時評》行人地獄再添冤魂

臺北市欣欣客運的公車駕駛19日上午在行經臺北市愛國東路、總統官邸旁路口時,疑似未禮讓且也未暫停,直接撞上正在過馬路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周佳正。(民衆提供)

乳癌權威名醫周佳正19日行經斑馬線遭公車撞擊喪命,過程由監視器完整拍下,看得令人既心驚又憤怒。心驚的是,車撞人雖屬意外,但在臺灣卻已成爲結構性的必然結果,所有人都可能成爲下一位被害者;憤怒的是,這類悲劇對政府來說,似乎只是傷亡數字的「+1」,否則,行人地獄又怎會存在多年,依然猖狂地繼續發生在你我身邊。

今年3月交通部長陳世凱說,「行人在斑馬線上被車撞是國恥」,要對保護行人有更強勢的作爲;至於何謂強勢?他說,包括罰鍰加重、累犯罰鍰無上限等。然而,近年交通部其實已幾度修正道交處罰條例加重罰金,但情況有顯著改善嗎?

今年1至4月的A1交通事故,整體死亡人數546人,其中行人75人,比去年增加4人、增幅5.6%。換言之,加重罰金雖有話題性,但對解決問題並不具顯著效果,交通部不應再以片面式的手段來回應結構性弊病。

去年監察院已對行政院提出糾正,指過去10年行人交通事故死亡與受傷人數呈現遞增,遭致外媒形容爲行人地獄,凸顯我國道安制度輕忽行人安全,戕害我國際形象。

對不具交通專業的陳世凱來說,宣佈重罰或可替自己刷存在感,但除此之外,考照制度改革、汰除不適格駕駛人、道路及交通號誌設計、違規取締強度,乃至於校園道安教育、建立禮讓行人的社會共識等,都必須齊步共進,纔可能真正改變交通文化。

面對問題,終究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如果陳世凱要繼續詭辯「行人地獄是見仁見智的形容詞」,那麼,不願面對真相的結果,就是讓地獄繼續橫行街頭,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別成爲下一個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