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下臺後不干我事
「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賴政府將留下爛攤子交給後人收拾。圖爲行政院長卓榮泰(右)、經濟部長郭智輝(左)。(姚志平攝)
臺積電被迫加碼赴美投資,賴總統之前拍胸脯保證,會確保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不過經濟部長郭智輝29日卻坦言,臺積電在美6座廠都完工後,可能導致供應鏈外移,預估約是7、8年後的事情。顯然,屆時賴政府都已不在其位,留下的爛攤子將交給後人收拾。
蔣經國執政時期,行政院長孫運璇、政務委員李國鼎高瞻遠矚,從建立科學園區、發展半導體,到1987年成立臺積電,做了全盤的政策規畫,爲臺灣近40年的科技業發展打下「護國羣山」的堅實基礎。
不料,臺灣累積多年的家業,如今卻一點一滴被掏空,民進黨執政之後,政策推動着眼的多是選票。蔡英文時期力推8800多億的「前瞻基礎建設」,但看不到「前瞻」,只看到拿錢幫綠營執政縣市鞏固票源。
臺灣要發展科技業必先確保穩定供電,但蔡英文執政時期,口口聲聲說不缺電,全臺卻發生多次無預警大停電;賴政府繼續死抱反核神主牌,關閉核電廠,硬逼着臺電吞下成本高昂的天然氣和太陽光電。
行政院長卓榮泰利用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的機會,把臺電補助款包在特別預算裡要納稅人埋單,還威脅如果臺電財務惡化,未來電價調漲將導致物價波動,卻絕口不提要如何調整能源結構讓臺電不再虧損。
「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政府明知電價上漲會影響物價,仍堅持核三廠2號機要在5月除役;明知臺積電美國廠完工後,在臺供應鏈遷移的壓力將大幅增加,卻還是鼓勵赴美設廠,反正等問題出現時早已改朝換代,無論卓內閣還是賴政府,都不必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