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普發萬元 從善如流

立法院11日院會討論並處理行政院所提4100億元「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及普發現金案,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拿着「普發現金,韓國、新加坡可以!臺灣不行?」標語放在議場。(姚志平攝)

立法院11日在藍白聯手下,三讀通過預算545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全民將因此收到1萬元大紅包。想當然爾,賴政府又將企圖以覆議、釋憲,拒絕「還錢於民」,但若封殺成功,形同自證與民爭利。在大罷免前夕,此舉猶如與主流民意對撞,其利弊得失,值得賴政府深思。

在大罷免投票前,在野黨爲人民爭取到普發現金的利多,可增加反罷免的力道。但因賴總統日前明確反對普發現金,而希望補助臺電虧損,因此行政院後續的動作仍有待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推出的對等關稅進入最後談判期,臺灣的新關稅稅率還未揭曉,但一般估計並不樂觀,尤其本來臺灣就被課32%的高關稅,爲因應國內產業及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三讀通過的國民黨版本特別條例明定11項撥補措施,其中包括普發現金1萬元。

賴總統日前在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時表示不贊同普發現金,更問現場民衆「你們缺這1萬元嗎?」,還說「如果電價真的漲了,1萬塊能用多久?」但民調其實有8成民衆贊成普發現金。

更何況,確定被美國課徵25%關稅的日本與韓國,已決定推出現金髮放措施,其中日本首相石破茂計劃每人發放2萬日圓;韓國則計劃在9月底前進行兩波消費券的發放。日韓能,爲什麼臺灣不能?

如今特別條例三讀通過了,賴政府應從善如流,不應再提出覆議等抵制措施。至於臺電補助被刪除,在發生丹娜絲颱風重創光電設備且南部地區停電超過100個小時等問題後,賴政府也應重新思考能源政策,亡羊補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