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麻煩製造者2.0

華府對賴清德的觀感,正從「戰略伙伴」轉爲「麻煩製造者2.0」。(資料照片)

華府對賴清德的觀感,正從「戰略伙伴」轉爲「麻煩製造者2.0」。這股不信任感,源自他反覆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與川普政府採取的交易型對中路線明顯扞格;但即便賴明知風向已變,卻又得仰賴以「抗中保臺」爲核心的執政方針來求取政權維穩,導致兩岸政策落入意識形態凌駕危機管控的困境。今天他得到「魯莽」的評價,其來有自。

《時代》雜誌刊登由華府智庫「國防重點」亞洲計劃主任高德斯坦撰寫的文章,他以「魯莽的領導人」稱呼賴總統,並稱臺灣已成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毫無疑問的,華府輿論對賴清德「是否理解大局」的疑慮正迅速擴大,論述大致包含以下三點:一,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美國不能因臺灣問題而陷入災難性的美中戰爭;二,美中競爭必須穩定且可控;三,美國應堅持戰略模糊,鼓勵兩岸對話符合美國利益。

因此,隨着川普與習近平進入交易型談判模式,民進黨政府一面倒的倚美抗中,雖有助提高川普的臺灣牌籌碼,但在美中關係「鬥而不破」的基本邏輯下,賴政府高舉的「兩國互不隸屬」確實可能成爲這套邏輯的破口,北京反彈是必然,華府當然也不樂見。

賴清德最大問題,在於他無法剋制意識形態;日漸滑落的民意支持,又逼得他必須更仰賴「抗中保臺」來維繫在臺灣內部的基本盤支持,因而即使被貼上極爲難堪的「魯莽」標籤,也只能唾面自乾,無視華府挺臺聲量的退潮,讓臺灣在川習交易中,進一步墮入雙方避戰妥協的議價籌碼。賴清德再不改弦更張,將徹底輸掉自主掌握國家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