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不痛不癢的改組

大罷免遭最新民意完封,賴政府決定內閣改組,行政院長卓榮泰多次請辭遭慰留確定,政院預計公佈新一波內閣人事。(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內閣改組名單拍板,總計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除最早確定的行政院秘書長由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接任、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接經濟部長、奧運羽球雙金選手李洋擔任運動部長外,衛福部由次長石崇良升任。這份看起來不大不小的改組名單,給外界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之感。

從行政院發言人的宣佈口氣到親綠媒體的報導,這次內閣改組幅度「高達」16人,彷彿汰舊換新的規模甚大,其實不無灌水之嫌,因爲這是將好幾位次長和次長升級部長一起算進去纔有的「業績」。真正的焦點只有兩個,一是龔明鑫出任經長,另一是李洋出任運動部首任部長。

大罷免大失敗後,行政院長卓榮泰會不會總辭下臺成爲必然的焦點,當賴總統很快就宣示留任卓時,已然註定了內閣改組的質與量甚至格局必然因此受限,而這就牽涉到卓內閣此次爲何要改組的本質問題。

所有主導大罷免的人都沒事,一些非政治性的專業閣員卻被撤換,剩下的則是次長扶正或是本來就調整的一些部會次長。反而像是內政部長劉世芳、教育部長鄭英耀、法務部長鄭銘謙、文化部長李遠這些政治意味濃厚,又高度配合大罷免運作的爭議性部長,該換卻未換。

說白了,如果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綠營抹紅立委沈伯洋、王義川這三位能有一人請辭,都比換一個部長更能顯示民進黨反省檢討的決心。有親綠學者曾發文認爲大罷免這場濫權的「類政變」大失敗後,可說「實質倒閣已告成功」,如今這樣不痛不癢地改組交代了事,表面上看是船過水無痕,但恐很快就要出現跳船潮甚至是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