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214難以彌補
海巡署第十二巡防區統籌艦隊分署第九海巡隊CP1051巡防艇於2月14日下午追緝越界陸籍漁船,過程中對方4名人員落海,造成2死2傷。(海巡署提供/於家麒金門傳真)
2月14日大陸漁船在金門禁限水域遭海巡署追緝翻覆,導致4人落水、2人死亡,至今近半年即將落幕,雖然最後協商共識因颱風延期,但此一事件無疑嚴重斲喪臺灣政府的威信,對臺灣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傷。
事件癥結點一開始,臺灣就站不住腳。海巡署遇衝撞竟無密錄器,證據拿不出來,接着政府部門互踢皮球,否認撞船,立院要求專案報告時,管碧玲竟私下將「碰撞事件」改爲「取締大陸快艇事故案」。一樁涉及兩岸人道的事故,最終成了朝野「碰撞」的角力場。民進黨政府爲掩過飾非,不僅失格,讓大陸死者遺體冰凍殯儀館近半年,更是違反人道。
更糟的是,事後兩岸「金廈海域」中線默契形同失守,大陸宣佈了在金廈海域常態性執法,等同壓縮我方金門海域的執法權。
在兩岸承平時期,金廈海域是當地漁民的傳統漁場,大陸尊重我方對金門管轄規範,也纔有了1992年國防部根據《兩岸關係條例》設置「禁限制水域」。爲此,福建當地都發出行政命令,禁止漁民前往大陸稱作「敏感海域」的禁限制區捕魚。
但214事件改變了兩岸長期默契,大陸宣佈金廈海域常態執法,國臺辦表態「不承認」金廈海域中線默契,顧及兩岸關係多年未修的「劉五店航道」開始整治,將隔開大小金門與大二膽島,未來陸船通過禁限水域,我該如何處置?
更甚的是,月初被押的「大進滿88號」漁船及3個月未歸的胡姓釣客,都預示大陸對臺將「依法處置」。214事件不僅讓對岸看穿臺灣海巡的脆弱,政府部門的虛與委蛇,還讓臺灣門戶洞開。彌補不回的損失,賴政府如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