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臺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失眠已經是僅次於感冒的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圖/Unsplash)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及相關文獻統計,全球失眠盛行率約爲10–3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50–60%,失眠已經是僅次於感冒的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師指出,2023年臺灣安眠藥開立總數超過11億6,000萬顆,使用量居亞洲之冠,失眠的原因並非單一,其中壓力是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其他也會受到「生理時鐘」與「睡眠債務」兩大因子影響。

失眠與情緒障礙、注意力下降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堪稱現代人面對的重要健康課題。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毛衛中指出,近年失眠問題逐漸嚴重,與快速的生活節奏、壓力增加及電子產品普及有密切關係,例如藍光與社交媒體干擾生理時鐘,影響入睡品質 。

有趣的是,一項挪威的回溯研究以「Can’t Sleep」等關鍵字分析搜尋量,結果顯示日本、臺灣與瑞典爲搜尋率最高的三個國家;日本每十萬人搜尋「無法入睡」約54次(全球平均爲3.6次),臺灣也高達39次,是全球平均的11倍左右。

毛衛中說,失眠的原因並非單一,其中壓力是最常見的誘發因子,當情緒緊繃或焦慮時,大腦處於警覺狀態,交感神經興奮、難以放鬆,進而影響入睡與整體睡眠品質,部分研究也發現,人際壓力甚至比工作壓力對睡眠影響更爲顯著。

生理上,睡眠也受到「生理時鐘」與「睡眠債務」兩大因子的影響,生理時鐘是體內的時間節奏,與光照、作息等密切相關,而睡眠債務則來自長時間清醒所累積的身體需求,若這兩者失衡,便容易出現入睡困難或睡眠中斷等現象。

毛衛中提醒,在治療上,有些人對安眠藥產生依賴,也有人對其效果心生懷疑,事實上,若經醫師診斷爲失眠症並建議使用藥物治療,短期服用安眠藥在多數情況下是安全且有效的,關鍵在於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服藥目的與使用原則,且當失眠狀況穩定後,醫師也會協助病人逐步減藥,過程需依個人狀況調整,切勿突然停藥或任意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