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指定水域 開放泰雅族人漁獵
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原住民爭取60年,終於獲准在石門水庫合法漁獵。(復興區公所提供/廖姮玥桃園傳真)
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原住民爲維護石門水庫漁獵文化傳統,爭取一甲子,水利署北水分署5日以正式公文同意復興區三民、澤仁、義盛、羅浮、奎輝、長興6裡所提報的214位族人,即起至8月31日可於溪口、奎輝、松樹林碼頭內的指定水域合法釣魚。水利署北水分署表示,明年6月視今年試辦成效檢討。
復興區公所指出,石門水庫1956年興建,蓄水範圍土地廣泛,「淹沒區」民衆遷徙外地,水庫自1963年完成至今已超過60年,這片流域曾是泰雅族原住民生活場域,水庫禁漁至今,影響泰雅族原住民漁獵文化傳統。
復興區長蘇佐璽表示,過去受限石門水庫上游取水相關法令,水利署禁止族人傳統漁獵,族人釣獵魚常常視爲違法行爲遭驅趕,他直指這是原住民從父祖輩以來生活場域,山上狩獵、河川捕魚是原民的生活傳統文化,卻遭到禁止,許多族人長期陳情解禁,在多個單位與北水分署協商,終於簽署完成泰雅族石門水庫漁獵合法,8月在大漢溪上游的指定水域開放合法釣魚,允許族人夏季歲時祭儀開放釣魚,體驗生活傳統。
北水分署表示,考量原住民延續傳統文化,在不影響石門水庫水質,經協調於今年簽署協議日起,至8月底試辦開放大漢溪上游石門水庫蓄水範圍的石秀坪至溪口臺地之間左岸水域,以每人限使用1支釣竿釣魚,市府原民局、復興區公所要做好救生安全防護措施,明年6月視今年試辦成效檢討,夏季歲時祭儀自6至8月開放釣魚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