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沒有在野支持 再多願景也是空談(劉嘉薇)

行政院長卓榮泰(前中)上任將屆滿一年,與副院長鄭麗君(前右)、秘書長龔明鑫(前左)等人16日在行政院舉行記者會,以5大行動及20項進行式報告一年施政成果。(趙雙傑攝)

行政院長卓榮泰內閣就職將滿1週年,16日他召開記者會提出「五大行動」,包括健康臺灣、青年敢夢、科技普惠、均衡發展和安全韌性,並提出2028年以前「二上一下一平穩」的目標,也就是經濟成長率達3%以上、人均GDP逾4萬美元;失業率低於3%,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穩定在2%。看似有願景的政策,但可行嗎?

在民主政治中,行政部門提出具有願景的政策必須加入政治的妥協和溝通的藝術,也就是獲得在野黨的支持,始能獲得廣大民意的支持。在賴卓體制的第1年,朝野對立嚴重,如果未來不能改善,再多的願景恐怕也是空談。

我國雙首長的憲政體制,因爲總統任命行政院長不需要經立法院同意,因此實際運作上,是傾向總統權力較大的半總統制。因而卓內閣的政策可不可行,實際上與民衆對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息息相關,施政滿意度是一種民衆對總統施政的看法,象徵着總統的聲望。

在賴政府執政1週年前夕,有兩份施政滿意度民調發布,民進黨發佈的民調顯示賴清德整體施政滿意度爲57.3%,但TVBS民調卻顯示賴施政滿意度僅32%,差距頗大。民進黨民調顯示民衆對於國防政策的滿意度最高達64.5%,其次是維護臺灣主權63.9%、外交推動60.6%與兩岸政策56.3%。TVBS民調則顯示國防政策滿意度46%,兩岸政策滿意度36%,外交政策滿意度40%,各項政策的民調差異也不小。

兩份差距很大的民調難免讓外界對賴總統的滿意度有所存疑。檢視兩份民調的研究方法,民進黨民調由民進黨民調中心進行,訪問時間爲5月12~13日,調查範圍爲全國22縣市、調查對象爲20歲以上民衆、有效樣本數1055份、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正負3.0%,調查方式則爲市話與手機並行,並依內政部公佈的2025年1月人口統計資料,針對戶籍、性別、年齡進行加權。

TVBS民意調查中心採用市內電話及行動電話雙底冊調查方式,於5月2~13日,共接觸1425位20歲以上臺灣民衆,其中拒訪爲377位,拒訪率爲26.5%,最後成功訪問有效樣本1048位(市話517、手機531),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爲±3.0個百分點以內。抽樣方法採用電話號碼後4碼隨機抽樣、行動電話後5碼電腦隨機抽樣,人員電話訪問,資料依電話使用行爲組合估計及母體性別、年齡、地區、教育程度等變項進行統計加權處理。

以上兩份民調差異從基本資料看起來,訪問時間不同。再者,手機比例亦可能不同,民進黨民調未公佈手機比例,但手機比例不見得與TVBS民調相同。民調是爲政者檢視自身施政的機會,因此以嚴謹程序完成的民調皆有參考價值。這兩份民調凸顯的是在短時間內,民意對國防、兩岸、外交政策看法的波動,或因研究方法的差異或時事而變動。

總統聲望和施政滿意度不是行政部門做了哪些事,而是民衆「感知到」總統施政的整體評價,包括總統的施政、人格特質,以及對民衆和朝野的態度。民意如流水,短期總能即時反映時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呈現總統對時事反映的意見。此外,民意長期受到民衆個人背景、價值觀、利害關係和媒體報導等因素的影響。不論如何,民意都值得爲政者重視。

不容否認,賴總統有一羣固定的支持者,但從TVBS的民調顯示,他的施政尚無法獲得全國半數民衆的肯定,因此當前他最主要的目標應該是要爭取更廣大民意的支持。因此,賴政府應該分析那些不支持政府的民衆爲什麼不支持,他們是哪些背景的民衆,否則一再漠視這羣人的期望,最後民意可能會覺得或許該換一個更能解決問題的政黨來執政!

(作者爲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