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關係撞牆 民進黨回頭是岸(李正修)
陸委會日前向北京喊話,希望儘速召開兩岸小兩會,恢復觀光交流。如果真有心,賴政府大可先主動開放。(本報資料照片)
大罷免大失敗不僅重挫民進黨的支持度,更衝擊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而最新民調更顯示,賴總統的兩岸政策負面評價激增,所有面向幾乎全面崩盤,這也是他之前「團結國家十講」無以爲繼的癥結所在。但可笑的是,面對低迷民調,執政黨的迴應不是反省施政是否符合民意,而是不理性地將一切問題都推給中共,完全無視現實。
日前《聯合報》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竟有高達63%的民衆不滿意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整體表現,遠比去年同期增加20個百分點,僅剩26%民意持正面評價,等同於整個社會僅有民進黨基本教義派仍肯定當前國安團隊,顯見其執政已面臨信心危機,倘若不及時改正,恐將更形惡化。
此外,民衆對賴政府的兩岸論述主張及對陸配管控都抱持負面高於正面的看法,即便臺灣面臨大陸武力犯臺的威脅,也有高達88%民衆認爲仍應維持兩岸溝通管道。就以賴政府將中國大陸視爲「境外敵對勢力」的評價來看,63%認爲有負面影響,僅18%偏向正面。換言之,連肯定其兩岸政策的一方都有人不認同此作法。
其次,雖然受訪者認爲兩岸政治、外交及軍事都呈現緊張狀態,但仍有66%主張臺灣不該在美國或中國大陸之間選邊,而是採取等距交往的中立政策,這是相當值得朝野關注的趨勢走向,這顯然與民進黨長年吹捧的「親美抗中」路線背道而馳,應該是多數民意厭惡其恣意炒作對抗、放縱綠營側翼抹紅污衊的結果。只不過,在民進黨的執政優勢下,這股希望兩岸和平共處的民意反撲是否會影響接下來的兩次選舉,此時實難預判。
面對兩岸政策如此不得民心,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在臉書發文表示:「兩岸關係緊張問題從來不在臺灣,而是中共當局的威脅作爲;呼籲中共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放棄對臺灣各種文攻武嚇與滲透打壓」。該貼文還指控中共自蔡英文上任後,就中斷制度化對話,片面停止中客來臺旅遊及限制中國學生來臺,且從2024年起多次揚言廢止ECFA,並取消早收清單與多項農產品關稅優惠。
這種說詞不僅戳破民進黨「既要吃也要拿」的貪婪面目,更揭穿了賴清德「抗中保臺」只不過是欺騙國人的謊言。民進黨向來將ECFA當成糖衣毒藥,現在卻指控對岸取消兩岸協議的作法不當;自己早已喊停陸客團及陸生來讀,如今竟還有臉批評中共切斷兩岸交流。
陸委會日前向北京喊話,希望儘速召開兩岸小兩會,恢復觀光交流。如果真有心,賴政府大可先主動開放,而不是表面上指責陸方設下政治條件,自己卻也小動作不斷。況且,賴政府若想照顧本土觀光產業,爲何今年雙城論壇召開前還要求臺北市政府不得與上海市討論兩岸觀光議題?
雙城論壇今年因賴政府「技術性的干擾」而延期,兩岸執政黨不斷互嗆反而凸顯雙城論壇溝通管道的重要性。明明是賴政府延宕北市府送交的MOU審查進度,民進黨卻指控蔣萬安政治炒作,爲了卸責不斷鬥對岸、鬥在野黨,其實只會讓賴政府更失民心。
國內民調的警訊,加上今明兩年美中元首至少會有三次的會晤,賴政府的抗中政策就和非核家園一樣,已經走到快撞牆了,能否回頭是岸,就看賴清德的選擇了。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