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對美「欲迎還拒」 爭取最大利益(杜震華)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對臺灣晶片課100%關稅,經濟部將派出經貿次長江文若領軍,下週飛往美國首府DC,向川普團隊說明化解誤會。(外貿協會提供)
就在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對進口鋼鋁製品課徵25%關稅的同時,經濟部江文若次長帶領的訪問團啓程赴美,希望讓美方瞭解臺灣產業和美國站在同邊,並不是偷取美國晶片的「敵人」,爭取臺灣從關稅大戰中脫身;另外,也希望獲得更多美方相關資訊,以協助廠商應對。
可預見,川普未來將不斷拋出新議題,利用關稅威脅來獲得他想要的經貿目標,而除非有極大的議價籌碼,或微弱到美國「看不見」,否則各國必然會捲進這場關稅大戰之中。臺灣是美國主要的貿易赤字來源之一,又幾乎獨佔高階晶片市場,不可能從這場大戰中逃脫,因此,江次長此行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讓美國瞭解臺灣「不是小偷」雖符合事實,但距離美國的目標遙遠,顯得毫不中聽。誠如美國兩岸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所說,川普希望臺積電承諾在美多蓋晶圓廠,將更多生產帶到美國;此外,希望臺灣採取措施,讓臺灣對美貿易順差「歸零」。因此,江次長此行能否獲得顯著成果,端視能滿足美國的需求到什麼程度而定。若臺方的規畫能顯著達成美方期待,則成果就會是豐碩的,否則就不該有太多期待。
經濟部長郭智輝說,臺灣可參考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的因應方式。可是,此三國和美國的經貿關係都和臺美差異頗大,可參考之處有限。臺灣能否提出美方期待的迴應,其實並不令人擔心。君不見,臺積電本年首季董事會創37年來的紀錄,立刻選在美國召開。另外,經濟部更早宣佈,將設立「美國投資與貿易服務中心」協助廠商赴美,在在說明臺方將會「赴湯蹈火」地配合美國。所以令人擔心的,其實是臺灣太早、太多地放棄籌碼、爲人作嫁。
雖然賴政府必須迴應美國的期待,但臺灣對高階晶片擁有高度壟斷力,有籌碼提出一些相對的要求,而不是任由美方予取予求毫不招架。例如,我方可設定一些底線,若要在美國加大晶片投資力道,那整廠的利潤必須要有獲利保障(以市場營運紀錄爲準),以免「做得越多,賠得越多」;增加投資設廠,也須儘量堅持製程技術是N-1世代爲原則,以符合臺灣民意要求,並保留最終籌碼。消除貿易盈餘我方可努力,但必須提供臺灣保證,除極少數涉及美國國安的供應鏈外,不得干預臺灣和其他經濟體的貿易自由。
而這些底線,都不必太早曝露,賴政府必須要有幾套劇本,依美國的要求情節而以不同的劇本回應,延後提出籌碼的時程才相對有利。此外,行政院可以要求各部會提出對臺有利的美臺合作計劃,統籌後提給經濟部作爲妥協時要求回饋的配套。例如,將美國停止提供給大陸的學人、留學生的交流名額轉給臺灣、已封閉的孔子學院改由臺灣版的相關組織赴美開設、協助臺灣進入非政治性國際組織等。
臺灣籌碼的確不多,但只有懂得「欲迎還拒」之道,才能免於「賣臺」之譏。(作者爲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