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派影后,養出全網最愛的女兒

去年底,電影《好東西》裡的王茉莉

以“小孩姐”的性格與金句出圈,

收穫了無數人的喜愛。

在現實中,這位“正直勇敢有閱讀量”的女孩

名叫曾慕梅,是演員梅婷的女兒。

2013年成爲母親之後,

梅婷的演藝道路沒有停止,

她不斷在電影、劇集、舞臺劇領域

探索新鮮的嘗試。

在生活中,她覺得現在的四口之家

經常是溫馨而快樂的。

在這個家,丈夫積極參與育兒,

姐姐不必讓着弟弟,

家中大小事投票表決。

尊重,平等,不控制,

也讓梅婷看見孩子身上“成熟的靈魂”。

“人是需要很多滋養的,

做了母親以後,生活的內容更多了。

其實演員就是這樣,

所有的養分都來源於你的生活。”

編輯:藍雨約

責編:魯雨涵

梅婷一直在拍戲。

今年初,由作家伊北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六姊妹》播出,她飾演劇中的大姐何家麗。

與劇中張羅家庭大事小事、有五個妹妹的大姐不同,生活中的梅婷是家裡的老二,有什麼事,她不總是那個先站出來主持全局的人。

梅婷在大姐身上感受到一種不同於自己生命體驗的強烈新鮮感,也看到了一股剛烈堅韌的勁頭——“我是女孩,但我爲什麼不能頂門立戶呢?”

這樣的人物類型,是她之前未嘗試過的。

梅婷在《六姊妹》中飾大姐何家麗

類似新鮮的探索,梅婷還有很多。

在《六姊妹》之後播出的劇集《我的後半生》中,她出演“花旦式人物”劉麗娜,這是她第一次挑戰喜劇風格。

而在2022年的家庭懸疑劇《回來的女兒》中,梅婷一改過往人們心目中溫柔善良的熒幕形象,憑藉飾演一位神秘、隱忍、狠辣的母親出圈,該角色也被觀衆稱爲長大後的“成年陰影”。

梅婷還演了三年舞臺劇。她曾短暫遇到表演的瓶頸期,後來在弗拉明戈舞中找到肢體語言表達的靈感,終於演繹出《第七天》裡明豔熱烈的李青。

最近,她又成爲了《醬園弄》裡的底層人物王陳氏。

梅婷和丈夫曾劍、女兒快快的合影

演員的身份之外,梅婷在拍攝電影《推拿》時與攝影師曾劍結識、結婚,並在2013年成爲了母親,先後育有一女一子。在去年底,電影《好東西》上映之後,女兒曾慕梅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得知。看見她,人們就不禁想到電影中常把大人懟得節節敗退,“正直勇敢有閱讀量”的小孩姐。

在生活中,梅婷更習慣叫女兒快快,覺得女兒的獨立像極了小時候的自己。

12年來,生活的枝葉不斷生長,也生髮出不少細碎的擔心與溫暖。用她的話說,“生活的內容變多了”,她對自己、對家人、對演藝事業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悟。

6月的一個午後,一條在上海見到了梅婷。她說話和緩,嘴角常帶笑意,有時她會生動地模仿起孩子們的相處,在聊到藝術事業時會短暫地陷入沉思。

梅婷和女兒(快快)、兒子(羊羊)在一起

她似乎總有自己的辦法。在訪談開始前,麥克風不管別在哪裡都會把T恤領子扯歪,她乾脆就把它夾在了項鍊上。

在聊天的最後,當談到她感興趣的人物角色時,她沉默了幾秒,以溫和而堅定的語調輕聲說道:“演了這麼多年的戲,我一直對那種跌入過低谷、有破碎感的人生有很多想象,會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會對這個人很好奇。

最後站不站起來不知道,也不那麼刻板,但是有故事。精彩的人生不見得都是成功的,是吧。”

以下是她的講述。

梅婷在《醬園弄》中飾王陳氏

在《醬園弄》裡王陳氏的戲不多,我對她有一個自己的想象。

當年上海有很多外來的人。王陳氏不是一個地道的上海人,她是一個底層,又是一個房東,嫁給了一個比她年齡大很多的男人,可能也是想找一個生活的依託。

她看到詹周氏經常晚上打扮得很好看就出去,丈夫也會去想多看一眼,她心裡會有那種好奇、那種嫉妒。但她也聽到詹周氏兩口子在房間打鬥,聽到詹周氏的慘叫,她對這個女人也有一份同情。我覺得她是有不同的自己的態度的。

第一場戲,就是一個很破的房間,我們進去看,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演。

那一條拍完了以後,我也不知道演得怎麼樣,然後陳可辛導演就說特別好,一下子整個場景都活了。

在舞臺劇《紅與黑》中飾演德瑞納夫人

因爲一直在演戲,我也想去選擇一些之前沒有演過的人物,不希望重複。有更新的創造,這纔有意思。

更早的時候,我還演了孟京輝導演的兩部舞臺劇。當時是一邊在《紅與黑》的巡演,一邊在排練《第七天》。

我在《紅與黑》裡演德瑞納夫人,她是一個非常優雅的貴族,但在被愛情燃燒的時候,身上又有一種少女的氣息。

而《第七天》裡的李青,她是一個非常豔麗、風情的形象。兩個角色是大不一樣的。

在舞臺劇《第七天》中飾演明豔、風情的李青

剛進入《第七天》排練的那段時間,導演每天都跟我喊,“不是德瑞納夫人,不是德瑞納夫人”。但兩個戲接得太緊,尤其是我還正演着這個人物,其實一下子很難走得出來。

怎麼同時建立起另一個人物,改變觀衆、導演對我的印象,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摸索了很長一段時間。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我很喜歡的舞者在跳弗拉明戈,非常地熱烈,從她那裡找到了靈感。我把一點弗拉明戈舞的元素運用到了李青身上,那一刻,不管是在我心裡,還是導演看到的感覺,她就是一個和德瑞納夫人完全不一樣的人物了,她自己就立在那了。

梅婷沉浸在舞臺劇中

我之前也演過很多影視劇,影視經常是一個鏡頭拍完了,可能就過去了,等你回頭看,才發現其實那樣演也許會更好。有的時候,它就是一個遺憾的藝術。

但舞臺劇今年演完了,明年再演的時候,我又可以從零開始做角色的功課,從她一上場開始,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我都會重新想怎麼去發起。

對演員來說,間隔也不意味着休息。

比如說晚上的舞臺劇,我一整個上午和下午都可以在醞釀,把那股能量和勁兒慢慢地存在自己的體內,然後到真正演出的那幾個小時,就是我非常集中的精彩的綻放。

2013年我就沒有演藝事業。但是在孕育一個生命10個月以後,好像就有很大的一種能量,然後人也會變得更柔軟。

以前我一個人習慣了,覺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可是有了孩子之後,就好像有了軟肋一樣,有的時候坐飛機顛兩下都有點擔心,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感受。

看到一些事兒,我心裡就很疼。

今年我在昆明拍戲的時候,有一天去商店裡買東西。站在我旁邊有一個男性,他就一直在指責他的妻子,說:“你怎麼這麼笨呢?你怎麼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能幹什麼?”他們還帶着一個孩子,說着說着孩子就哭了,那個女性就開始哄孩子。

我當時特別想上去跟他說兩句,但是我忍住了。因爲我不知道人家的家庭情況,又怕我上去會給女性帶來更大的麻煩。但我覺得家中有這樣的一個男性,女性能不抑鬱嗎?

梅婷和丈夫曾劍抱着女兒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男性都這樣,我先生也很好。

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在坐月子,我先生從來沒有讓我起來半夜餵過奶。都是他半夜起來,他給自己上個小小鬧鐘,然後讓我自己一個人睡一個屋。

我一開始說我想孩子挨着我,她哭了我就給她喂,他說這樣你休息不好,一旦休息不好,你整個人狀態就會很不好。

2016年的時候,那時候弟弟大概半歲,我參加了一個綜藝《媽媽是超人》。在綜藝裡我不會幹這個不會幹那個,就感覺當媽媽好像很難。

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公婆都圍攏過來,那幾年我先生也儘量減少工作,家裡人替我分擔了很多的育兒工作,月嫂和媽媽也教了我很多。

每個人當媽媽肯定很多事情都不會做,這很正常,然後也會需要幫手。男性們掙了錢拿回來一扔,所有任務都給家裡女性來做,不是這樣的。

快快跟弟弟就差兩歲,我們很早就成爲了4口之家。

我們家的教育,一開始是覺得誰對就站誰,後來發現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矛盾真的沒有對錯。而且你越去解決這個問題,事情就會好像顯得很大。

後來我們就隱身,看他們自己怎麼解決。慢慢就變成他們的矛盾隨時都會發生,但是隨時隨刻他們自己就能解決。

他們這⼀周是個環保周,每天都要帶什麼廢棄紙殼去學校。姐姐有一個玩具的紙盒,弟弟說姐姐能給我嗎,姐姐說不⾏。

這個時候你就不要上去插手,因爲你憑什麼要說姐姐就必須得讓給弟弟。今天在家裡姐姐可以讓給弟弟,你明天出去了,你的同伴或者別的人就什麼都要讓給你嗎?

從情緒上來講,快快相對弟弟要穩定非常多。

我印象最深的是快快兩歲的時候,那時我剛產後,身體還沒有什麼力量。她在商場裡跑到了一個電梯臺階前面,很危險,我一把抱她起來一轉身,往前走的時候踩到裙子摔倒了。她的頭就磕了,腫起一個很大的包。

我覺得她太疼了,抱着她非常愧疚。她哭了一會兒,看到媽媽那麼地難過沮喪,她就一直抱着我的臉,好像一直在安撫我,我就覺得倒是我被她治癒了。

快快也很獨立。

她拍《好東西》的那段時間,剛看到劇本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擔心她能不能完成,因爲戲還是挺重的。

我們帶她讀了一遍劇本,快快就哈哈樂得不行了,說太好玩太有意思,她有一個自己的想象力。

後來她進組以後我就沒去過,那時我在安徽拍《六姊妹》,她有兩天的休息,就悄悄地坐火車來探我的班。

一家人一起看電影《好東西》

很多大人會覺得什麼他都是對的,他要掌控住這個局面,我們會更放鬆一些。

我們家經常有什麼事都是舉手表決,弟弟跟姐姐再有矛盾,當舉手表決的時候,他倆一定是一個陣營的。

他們也從來不會覺得說在這個家庭裡我們是小孩,我們是弱勢的,就很平等。

我在懷孕的時候,買了一本育兒的書。現在孩子們慢慢長大了,我覺得越來越多時候我們就像朋友。

孩子很有想象力,很有創造力,我們這份工作也需要去展開想象去創作。就跟着他們一起玩一起瘋。我們家四口人經常會在家裡或者在酒店,聽一個音樂,高興了大家一起唱歌。

有的瞬間,你會覺得這個孩子有一個很成熟的靈魂,也能在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快快最近這一段時間她的音樂老師組織他們作曲,她自己獨立完成了一段音樂。我聽了都覺得,現在的小孩真的是很厲害。

很多細小的事情,她也會很認真地跟你說。

比如我們給她推薦一個兒童電影,她會很認真地問,“有原著的書嗎,拿來讓我看一下”。就像我們去拍戲的時候,說這個劇本有原著嗎,請給我看一下。你會覺得她跟你一樣。

我喜歡聽書,有一些書覺得好聽的就會把紙質版的買回來,和孩子們一起看。

像《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日本動畫師和導演宮崎駿還把它拍成了動畫片。當時我先把這本書推薦給兒子,他買了書本,大家一起讀紙質書、討論,很有意思。

餘華的小說《活着》《第七天》,快快也看了。很多東西你不要覺得她理解不了,你就不給她,她能看到多少,你都未見得能想象得到。

教育的方式,可能並不是說你要去灌輸什麼。而是父母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學到什麼。

以前我跟我媽我是不太能理解她,現在自己做了母親以後就能體會,能理解。

因爲孩子需要你有特別大的耐心去陪伴他們一點一點地成長,就會發現原來我對我的父母這麼沒耐心。過去我媽說一句話,剛說半句我都不想聽了,但是現在就會變得對他們很有耐心。

梅婷小時候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

我從上小學開始就寄宿了,後來在家裡上了一年的中學,又去了部隊,很小就獨立了。

年輕的時候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現在自己做了媽媽,父母也因爲孩子來到了我身邊,女兒的身份又變得很明確。人是需要很多滋養的。在各種身份下,生活的內容更多了。

其實演員就是這樣,就是在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感受、生命,去注入到每一個人物當中。

像我這個年齡演媽媽或者演婆婆都太正常太自然。我演《父母愛情》的時候都還沒有孩子,就已經演了媽媽。現在本身生活當中就已經成爲媽媽了,這更是不可迴避的。

只不過就是說,這個人物她是不是隻有這一個身份屬性,她是不是複雜的,她還是不是她自己。

藝術就是呈現生活,所有的養分都來源於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