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垃圾變身綠能 驅動上海航運

大陸民衆拍攝廚餘垃圾、餐廚廢棄物處理流程。(新華社)

中新網報導,從廚餘到農貿市場腐爛果蔬,溼垃圾令人困擾,如今在上海華麗蛻變,成爲驅動萬噸巨輪航行的綠色能源。

2025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碳博會)5日至7日在滬舉行,集中展示綠色前沿技術,航運領域綠色能源轉型不容忽視。

綠色甲醇被視爲未來10至20年航運替代燃料主要方向之一。作爲世界上輸送量最大的貨櫃港口,上海港近來持續打造與其能級相匹配的綠色甲醇燃料加註中心。上海港早已實現船舶綠色甲醇加註,但這些燃料都源自海外或中國其他省分。

據悉,目前綠色甲醇產量有限且價格不菲。2024年4月,上海港完成中國首次大型綠色甲醇動力船舶同步加註,然而該批次綠色甲醇來自海外,只有500噸。

業界表示,中國是傳統甲醇生產大國,也擁有豐富風電、太陽能、生物質等製取綠色甲醇原料,如能形成規模化綠色甲醇供給能力,就能降低生產成本,消除航運企業對綠色甲醇供應擔憂。

中新網報導,不僅如此,申能展臺工作人員曹瀚稱,歐洲不少船舶要求加註綠色甲醇,如果上海港具備加註綠色甲醇能力就能吸引他們停靠,在保障經濟效益之餘,兼顧戰略意義。

對此,今年初上海10萬噸級綠色甲醇專案在滬宣佈開工,項目佔地8000平方米,引入上海化工區3颱風力發電機組產生的綠電。

多家上海市屬國企在原料供應、建設營運、加註銷售等環節合作。在上游,城投集團旗下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將溼垃圾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提純淨化,製成生物天然氣。在中端,申能集團藉助上海市天然氣管網實現分散天然氣資源點互聯互通,整合資源同時減少物流運輸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上海港作爲下游應用場景,主要負責綠色甲醇加註業務與市場推廣。

具體而言,申能集團已形成生物天然氣、生物質氣化、「綠氫+CCUS(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的三步走規畫。

以生物天然氣爲例,曹瀚指出,在明確上海生物質資源前提下,申能採用畜禽糞污以及城市溼垃圾作爲厭氧發酵原料獲得沼氣,經提純分離後,再獲得高純度天然氣,「我們現在還處於原料積累階段」。(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