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島國陷嚴重氣候危機 欲出售護照籌資
面對氣候變遷和經濟困境,諾魯政府開始出售黃金護照籌資金。(圖片來源/Pexels)
「諾魯」位於南太平洋,是世界最小的島國,面積僅 21 平方公里,相當於臺北市大安區的2倍,人口僅有1.2萬人。近年面臨嚴重的氣候危機,包含周邊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的 1.5 倍,『海洋酸化』也對其珊瑚礁生態造成威脅;珊瑚礁的退化不僅削弱了海岸保護,還增加了風暴潮與海岸侵蝕的風險,面對迫切挑戰,政府開始透過出售公民身分來籌措應對計劃所需的資金。
諾魯於 1968 年自澳洲獨立,島上土地貧脊,資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但擁有豐富磷礦資源。政府曾大量開採磷礦並出口,使磷礦成爲主要經濟來源。1975 年,諾魯的人均 GDP 高達 35,700 美元,是當時美國的 5 倍,曾一度躍升爲全球最富有的國家。
當時,居民與政府均享有豐厚財富,房屋、交通、電力、教育等皆免費,且無需繳納稅金,島民生活無憂無慮。然而1990 年起,磷礦產量急劇下降,土地嚴重受損,經濟來源崩潰;再加上繁榮時期政府貪腐,公帑被揮霍,至 1999 年人均 GDP 驟降至 2,929 美元。由於多數居民缺乏教育與工作經驗,生活能力低落,2005 年全島失業率高達 90%。
面對經濟困境,諾魯政府提出多項方案,包括打造企業避稅天堂以吸引外資,卻被犯罪組織利用成爲洗錢基地。另外,政府推出投資者護照計劃,每本價格介於 1,500 至 35,000 美元,然而蓋達等恐怖組織竟利用諾魯護照進行犯罪活動,因着這些政策管理不善,嚴重損害國際聲譽,使諾魯被列入多個黑名單。直到 2008 年,在澳洲協助下實行政府及金融改革後,美國纔將其移出黑名單。
此外,2001 年諾魯提出「太平洋解決方案」,接收澳洲拒收的難民,每人每月收費 756 至 2,770 美元。然而,由於島上原本人口稀少,難民大量涌入引發多項社會問題。2016 年,諾魯人均 GDP 爲 9,119 美元,仍低於世界平均約 12,000 美元。
長期經濟困境與治理不善,讓諾魯的氣候行動推動困難,當前計劃預計將島上約 12,500 人口的 90% 遷移至地勢較高地區,建設融合綠色住房、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與糧食生產的「智慧村莊」。第一階段大規模遷村計劃預計需超過 6,000 萬美元。
爲應對財政與氣候危機,今年 2 月,諾魯政府推出「經濟與氣候韌性公民計劃」,以每本 10.5 萬美元(約新臺幣 344 萬元)向外國人出售護照。該護照可免籤進入 89 個國家,對部分國家公民具有吸引力。爲避免重蹈覆轍,政府強調將嚴格審覈申請者,禁止特定犯罪紀錄者購買。該計劃預計第一年可帶來約 570 萬美元收入,最終每年可達 4,300 萬美元,佔政府總收入約 19%。然而,截至目前約半年時間,僅售出6本護照,包括2組家庭與2名個人。
許多專家與官員認爲,面對嚴峻的經濟與氣候挑戰,諾魯的最佳策略應是積極尋求澳洲政府的協助。儘管目前「經濟與氣候韌性公民計劃」進展不如預期,諾魯總統 David Adeang 仍保持樂觀態度,呼籲新公民加入,並共同推動諾魯未來的永續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