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感知越來越酷的中國(國際論道)

本報記者 張 紅

近來,拉布布——一個長着尖牙、兔子耳朵、醜萌醜萌的毛絨玩具,走紅全球。外媒評論,通過符合共同價值觀與審美的高品質文化產品,中國文化的“柔性力量”正獲得海外消費者的喜愛。

從說走就走的“中國遊”到琳琅滿目的“中國購”,從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到中國潮玩、影視劇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走近中國、瞭解中國,衝破了“認知繭房”,收穫了情感共鳴。在外媒報道中,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

拉布布的成功標誌着中國正從原來的“世界工廠”向新興的“全球創意中心”進行深度轉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日益成爲其影響力和出口增長的引擎。

最近幾個月,它被美國歌星蕾哈娜和英國退役球星貝克漢姆等名人隨身攜帶;英國甚至有消費者在搶購時發生打鬥;在洛杉磯,有人通宵排隊。一些狂熱粉絲甚至專門安排了中國之行,希望能夠買到它。這是《紐約時報》報道的拉布布。該報道認真探討:這個小精靈能讓中國變酷嗎?

不到十年前,《外交政策》雜誌曾發表過一篇題爲《爲什麼中國如此……不酷?》的文章。如今,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學人》已經開始探討《中國如何變得很酷》。

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酷。正如《紐約時報》報道指出的,玩偶拉布布已成爲布魯克林藝術圈與洛杉磯潮人間的“新文化符號”,不少設計師視之爲“東方視覺怪誕主義”的代表。而在英國倫敦,Molly則成爲當代藝術與時尚界跨界合作的新寵。

美國《歐亞評論》網站文章指出,拉布布的成功標誌着中國正從原來的“世界工廠”向新興的“全球創意中心”進行深度轉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日益成爲其影響力和出口增長的引擎。

文章進一步指出,拉布布的成功是更宏大趨勢的縮影。中國的文化影響力日益增長。抖音、小紅書這類平臺正吸引西方用戶,展示中國消費文化,重塑全球娛樂和社交方式。中國動畫劇集和電影越發受歡迎,時尚和設計持續影響全球潮流。

外媒開始頻繁報道近來獲得全球關注的中國產品,包括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和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由比亞迪和其他品牌推出的價格實惠、製作精良的電動汽車,被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海外科技公司採用的中國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國外旅遊博主也開始不斷髮布視頻,滔滔不絕講述上海天際線和成都大熊貓等。

此外,巴西《論壇》雜誌網站注意到,在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來自中國的微短劇越來越受歡迎,擴大了中國數字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

中餐也引發了新的關注。新加坡《海峽時報》近日刊發題爲《從麻辣到全球魅力:地方美食是中國最迷人的軟實力》的文章指出,中國地方美食正迎來高光時刻。在新加坡,從川菜到湘菜,從武漢熱乾麪到陝西肉夾饃,應有盡有。而且,這種多樣性正在全球擴展。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道指出,過去10年來,中國餐飲企業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投資。東南亞成爲這一擴張行動的主要目標區域。美聯社報道指出,中國的跨國企業瞄準了諸如冰激凌和奶茶等細分市場。隨着中國餐飲品牌日益走紅,它們或許正塑造人們對中國的印象。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中國餐飲品牌涌入後,58%的印尼人對中國品牌的看法更爲積極。馬來西亞前貿易高官穆罕默德·阿里說:“美食是最有效的外交。當年輕人排隊買蜜雪冰城時,考慮的不是地緣政治,是按自己的方式品嚐中國。”

拉布布的爆火顯示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種全新擴展方式:依賴於有魅力的設計、故事,以及不斷涌現出的文化產業創新。

美國《歐亞評論》網站文章指出,中國的受歡迎程度似乎悄然穩步上升。以拉布布爲例,這個淘氣的尖牙精靈俘獲了亞洲乃至更廣範圍的人心。拉布布並非國家支持的文化輸出,而是一種源於當代消費文化和精明營銷的民間產物。其人氣飆升彰顯中國蓬勃發展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跳出傳統國家敘事的框架,與富有感染力的美學、引人入勝的敘事以及蓬勃發展的創意產業有關,這種產業日益有能力打造出引發全球共鳴的文化產品。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網站發表文章分析稱,拉布布的爆火顯示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種全新擴展方式:依賴於有魅力的設計、故事,以及不斷涌現出的文化產業創新。這種由民間培育出的文化產品提升了中國在全球舞臺上的軟實力。

文章指出,中國正全方位培育屬於自己的文化產業足跡:重塑全球娛樂與傳播方式的TikTok、獲得全球關注的中國動漫與電影、影響國際潮流的中國時尚與設計,獲得歐美用戶青睞的小紅書等平臺,正展現出中國文化的魅力。這種非對抗性的文化實力的崛起依賴於對全球年輕一代共同價值觀的深刻洞悉。

英國《每日電訊報》和《經濟學人》的報道都注意到,中國正尋求通過社交平臺來影響全球敘事。一篇題爲《在新的宣傳行動中,北京藉助網紅的力量》的文章關注了美國網絡博主“甲亢哥”中國行中的一場直播。在這場直播中,這位社交平臺明星拿到了無人機送來的肯德基外賣,親自體驗了飛行汽車,還購買了華爲三摺疊屏手機。文章指出,“甲亢哥”在視頻分享平臺YouTube上擁有約4000萬訂閱者,他的這些視頻或許是迄今爲止西方網紅推介中國科技實力和文化最清晰的例子。

巴西《論壇》雜誌網站文章指出,2023年中國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旨在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尊重,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國擴大了青年交流項目,併爲各國公民免簽入境提供便利,這也有助於增強自身軟實力。中國政府還加強了推動旅遊和文化交流的政策,提升了中國更加開放的形象。

最新數據反映了中國形象的改善。英國品牌金融公司發佈的《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顯示,中國在全球國家軟實力排名中從2021年的第八位上升到2025年的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這一結果是中國自該公司開始監測國家軟實力以來的最佳表現。

“中國遠不只有政治影響力,它還有文化、有歷史、有自然景觀、有科技、有大熊貓。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時代。”

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正展現在世界面前。據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報道,民調發現,在南美,中國被認爲是“更有禮貌的大國”。美國晨間諮詢公司的調查結果更爲吸睛:全球對中國的好感度顯著提升,近年來首次超過美國。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的淨好感度評分升至8.8分。還有尼拉數據公司的報告:在96個被調查國家中,高達八成對中國持更積極看法,引得該公司CEO直言“驚人”。

從美食到電動汽車、從網絡文學到微短劇、從《黑神話:悟空》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從DeepSeek到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吸引海外目光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元。

海外博主們通過一鏡到底的直播,全景展現一個沒有“剪輯”和“濾鏡”的真實中國。巴西《論壇》雜誌網站文章指出,越來越多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在照片牆、YouTube、TikTok、推特和個人博客等全球社交平臺上分享他們的經歷。這有助於爲國際公衆構建一個更全面、更真實的中國形象,打破簡單化和刻板的描述。

越來越多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他們開始走近中國、瞭解中國。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共接待入境遊客1.3億人次,同比增長超60%。

今年初,美國年輕網民涌入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報道指出,小紅書“移民潮”激發了人們學習普通話和探索中國文化的興趣。報道提及一名21歲的美國發型師安布爾·庫克。庫克在1月16日發佈的一段視頻中對她的小紅書粉絲說,她“在小紅書上刷了一天後終於發現了中國的真相”。

而且,如今在手機應用程序和流媒體服務等數字平臺上,中國電子遊戲、電視劇和電影的供應日益增多。媒體評論指出:“過去的中國玩家都經歷過跨文化理解的過程,現在輪到海外玩家學習《西遊記》,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大家對中文學習的興趣日益高漲。巴西247新聞網刊發題爲《中文的未來就在眼前》的報道指出,全球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學。目前,中文已被85個國家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超過2億人。根據語言學習平臺“多鄰國”發佈的報告,2023年有超過1290萬用戶在該平臺上學習中文。尤爲突出的是美國學生數量的驚人增長,2025年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躍升216%。

美國拉特格斯大學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袁紹御說:“隨着科技的進步,施加影響的機制也在不斷髮展。中國的軟實力努力終於開始取得重大成效。”

簡單便捷的簽證和入境流程、全面順暢的服務網絡、熱情好客的中國民衆……一位在香港任教的英國學者稱“中國正在經歷一次新的‘開放’”,這將幫助中國獲得更加重大的“軟實力勝利”。

正如保加利亞記者塔妮婭·格盧赫切娃在中國參與了爲期4個月的媒體交流活動後所說,在一個充斥着虛假信息的世界裡,中國以一種平和的方式予以迴應,讓更多人親眼看到中國的真實面貌。她說:“中國遠不只有政治影響力,它還有文化、有歷史、有自然景觀、有科技、有大熊貓。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