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聯5月啓動15分製革新 新規角力或引發羽壇巨震
羊城晚報記者 蘇荇
世界羽聯(BWF)日前宣佈,爲優化賽事節奏、提升觀賽體驗,本賽季將在部分賽事試行“三局15分制”全新計分體系。5月7日開幕的墨西哥國際挑戰賽將成爲新規的首個試驗場。此外,十項世界羽聯三級賽事及各國錦標賽也將參與此次試點。
規則革新直擊三大要點
依據世界羽聯技術委員會公佈的細則,此次新規包含三項關鍵調整:首先,將局間休息節點從傳統的11分提前至8分,縮短單局的間歇時間;其次,單局封頂分值設定爲21分,當雙方比分來到14平時,一方需淨勝2分才能贏得該局;最後,決勝局繼續沿用現行的11分換邊規則,確保比賽戰術的平衡性。
這是自2006年羽毛球運動從發球權得分制轉變爲每球得分制後,該運動迎來的又一次重大規則調整。
世界羽聯透露,試點的這十場比賽,第一場是5月7日至11日舉行的墨西哥國際挑戰賽,最後一場是10月28日至11月2日舉行的中國國際挑戰賽。其間每項賽事的舉辦方將收集比賽數據,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會員協會領導和工作人員、組織方、志願者、球員、教練、球隊經理、技術官員等,都要完成一份線上問卷,反饋使用新計分規則的體驗。世界羽聯理事會將基於各方反饋,決定是否在2026年年度大會上提議正式啓用新的計分規則。
規則變遷的角力與妥協
羽毛球的積分制過去曾改動過多次,2000年以前,羽毛球賽事一直實行3局2勝的15分發球得分制,由於比賽時間非常長,常常比賽打至凌晨而遭到詬病。國際奧委會原主席薩馬蘭奇曾親臨蘇迪曼杯、世錦賽準備頒獎,但因爲比賽遲遲打不完中途退場。
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世界羽聯一度將15分制改爲7分制,仍採用換髮球權制,並從三局兩勝增加到五局三勝,但遭遇衆多反對,很快這項變革推行不下去。2005年,世界羽聯經過長時間的反覆考慮後推出了21分每球得分制,並於2006年2月1日正式實施並保持至今。21分製取消了羽毛球長期以來保有的發球權制,採用每球得分制,比賽觀賞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比賽時長仍存在過長的問題。
2018年和2021年,世界羽聯再度兩次力推5局3勝11分制,兩次投票都未獲通過,其中在2021年世界羽聯第82屆會員代表大會上,11分制提案獲得129票贊成123票反對,贊成票數差一票未佔到總票數的2/3,顯示希望變革的人數大幅上升。此後世界羽聯在青少年比賽中實行11分制,2024年世界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混合團體賽便實行了11分接力賽,但也遭到了諸多抵制。
衆名將對新規有贊有彈
世界羽聯變革的初衷是激活這項運動的活力,在招商上有更積極的作用。但不少名將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馬來西亞名將李宗偉是新規的堅定反對者,他明確表示,“這已經不是羽毛球了!”他認爲現行21分制已被廣泛接受,縮短賽制可能削弱技術對抗的深度,導致比賽觀賞性下降,並強調“比賽位數的改變會影響選手之間的技術較量”。
不過另一位馬來西亞混雙選手陳炳順則表示支持新規,認爲15分制能縮短比賽時間、降低體能消耗,尤其對延長老將職業生涯有積極作用。他指出:“新計分制將爲羽球運動注入新活力,減輕密集賽程下選手的負擔,同時不會削弱比賽的核心魅力。”另一名馬來西亞男雙選手謝定峰則坦言缺乏15分制的實戰經驗,無法預判其影響,強調“應通過試點賽事的數據和反饋再做結論”,呼籲各方保持開放態度。
基於過去羽聯改革面臨的波折,此次新規試行雖然體現了世界羽聯改革的決心,但最終新規能否敲定勢必會經歷再一次的各方角力。畢竟一旦新規推行,羽壇格局或將重塑,進攻型選手是否受益?技術型打法是否面臨轉型?都將使羽壇發生巨震。如何在競技本質與商業生存間找到平衡,也是世界羽聯需要解決的課題。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