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進的挑戰

世界先進公司在新加坡的8吋晶圓廠。(摘自世界先進公司官網)

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的開創時代(天下文化)

世界先進公司在成立第一年即獲利二百億元,政府所擁有世界先進的股票市值也一度高達二、三百億元。未久,卻因國際DRAM產量過剩,大廠紛紛削價求生,緊接着連續三年虧損,世界先進公司因而逐步轉型爲特殊積體電路之晶圓代工廠(二○○四年正式結束DRAM巿場,成爲百分之百的晶圓代工製造服務公司)。

「次微米計劃」是成?是敗呢?史欽泰如此說:

技術要有根,盧家兩兄弟基本上專業都滿強的,所以技術超前不是問題,成果也非常地好,成立公司之後,第一年就賺了很多錢。

世界先進移轉出去的,不只是技術,還包括管理、經營、人事、會計、智權等等人才,連總務人員也被外界延攬,也就是技術加上技術產業管理的人才,不只是製造,還有巿場行銷的人才。

世界先進也是園區第一家採取股票選擇權(stock option)的公司。其他公司用的是員工配股。員工配股是對過去成果的報酬,股票選擇權則是獎勵未來。這是世界先進在園區人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所發展出來的人才激勵策略。

但是,出去之後,整體來說,力量還是很單薄,持續研發的力道不夠。DRAM這一塊競爭很激烈,經營也很困難,落後一點點,就會差很多,許多美日大廠都吃不消。過了幾年,世界先進就放棄做記憶體,改做晶圓代工,章青駒也曾是他們的董事長,六年中做了很多調整,把它帶起來。現在世界先進也做得很好,除了臺積電,已經是世界獲利率第二的世界代工大廠。

目前,記憶體主要是韓國、美國爲主,日本也有一點點。經濟部曾經想讓臺灣做記憶體的業者聯合起來一起打,但是,很可惜未能整合成功。

DRAM產業遇到挫折之際,政府曾投下更多的預算想救DRAM產業,然而,至今臺灣DRAM產業在全球的比例仍是很低。但是,就計劃執行面來說,技術目標提前達成、第一年就賺回了一個資本額,可嘆只賺了兩年就進入產業的虧損週期。但是,不可否認它帶動了新一波海外人才的迴流,並培育出三百多位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工程師人才,帶來臺灣半導體設計公司的投資、新創高峰。(三之三,摘自天下文化《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的開創時代》;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