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張黑洞的彩色圖像正在路上

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天文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在多個頻率下觀察無線電天空,這意味着我們將很快能夠捕捉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彩色圖像。

顏色是一個有趣的事物。在物理學中,我們可以說光的顏色是由其頻率或波長定義的。波長越長,或頻率越低,光就越偏向光譜的紅色端。向藍色端移動,波長變短,頻率變高。每個頻率或波長都有其獨特的顏色。

當然,我們並不是這樣看待它的。我們的眼睛通過視網膜中的三種不同類型的錐體來感知顏色,這些錐體對紅色、綠色和藍色光頻率敏感。然後,我們的大腦利用這些數據來創建彩色圖像。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類似。它們有傳感器來捕捉紅色、綠色和藍色光。你的電腦屏幕則使用紅色、綠色和藍色像素,這使我們的腦袋誤以爲看到了彩色圖像。

雖然我們看不見無線電波,但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看到被稱爲波段的不同頻率。探測器可以捕捉到一個狹窄的頻率範圍,稱爲頻率波段,這與光學探測器捕捉顏色的方式是類似的。通過觀察無線電天空的不同頻率波段,天文學家可以製作出一幅‘彩色’圖像。

相關: 宇宙中最稀有的黑洞可能正在‘遊蕩’於我們的銀河系——但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怎麼去探測它們

但這並非沒有問題。大多數射電望遠鏡一次只能觀察一個頻段。因此,天文學家必須在不同頻段多次觀察一個對象,以創建彩色圖像。對於許多對象來說,這完全沒問題,但對於快速變化的對象或表觀尺寸較小的對象,這就行不通了。圖像變化得太快,以至於無法將圖像疊加在一起。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機相機每捕捉一個顏色的圖像需要十分之一秒。這對於風景照片或自拍來說沒問題,但對於動作鏡頭,不同的圖像就無法對齊。

這就是這種新方法的用武之地。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爲頻率相位轉移(FPT)的方法來克服射電光的氣象失真。通過在3毫米波長下觀察射電天空,團隊可以追蹤大氣如何扭曲光。這類似於光學望遠鏡使用激光跟蹤大氣變化的方式。團隊展示了他們如何能夠同時在3毫米和1毫米波長下觀察天空,並利用這一點來校正和銳化由1毫米波長收集的圖像。通過這種方式校正大氣失真,射電天文學家可以在不同的射電頻段捕捉連續圖像,然後將它們全部校正,以創建高分辨率的彩色圖像。

這種方法仍處於早期階段,而這項最新研究只是對該技術的一個展示。但這證明了該方法是有效的。因此,未來的項目,比如下一代事件視界望遠鏡(ngEHT)和黑洞探測器(BHEX),將能夠基於這一方法進行開發。這意味着我們將能實時看到黑洞,而且是彩色的。

這篇文章的 原始版本 發表於 《宇宙今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想看更多類似的故事,就請點擊頁面頂部的 +關注 按鈕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