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沙場秋點兵”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轉自:中國經濟導報
張守營
聚光燈還未從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展臺上完全褪去,一羣特殊的“選手”已經轉移到了運動賽場。它們邁着也許不那麼靈活但很堅定的步伐,在起跑線上準備衝刺,在搬運區精準抓取物品,甚至在格鬥擂臺上進行力量與技巧的較量。這場別開生面的機器人運動會,彷彿一場現代版的“沙場秋點兵”。
回想過去,人形機器人更多是展臺上的展示品,主要靠新奇有趣吸引眼球。如今賽場上的它們,已經展現了真正的實用價值。8月15日上午,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1500米決賽舉行。最終,宇樹北京靈翌科技隊以6分34秒的成績奪冠,這是本次運動會的首枚金牌。奪冠機器人的型號是宇樹科技H1,即今年春晚表演扭秧歌機器人的同款機器人。世界田聯網站顯示,目前人類男子1500米世界紀錄爲3分26秒00,女子1500米世界紀錄爲3分48秒68。雖然和人類運動員的成績還有距離,但這已然是對人形機器人“智能”和“體能”綜合能力和融合水平的又一次檢閱。
這些賽場上的表現,其實反映了中國機器人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重大轉變。機器人不再是僅供觀賞的“明星”,而是逐漸成爲生產和服務領域的得力助手。例如,優必選公司的Walker S機器人在吉利汽車工廠持續工作了超過2000小時,可靠地完成零件搬運任務;在東莞某手機配件廠,宇樹科技G1機器人搬運精密零件的速度比人工快40%;傅利葉智能的GR-1機器人則進入醫院,輔助病人進行康復訓練……中國機器人正從概念產品,成長爲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金牌員工”。
這場看似歡樂的機器人運動會,背後是全球機器人產業激烈的競爭格局。各個企業都在展示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市場突破。比如,鬆延動力依靠其先進的仿生關節技術進入了特斯拉的供應鏈,並顯著降低了執行器的成本。雲跡科技爲國內很多酒店提供了雲端機器人服務員,這些機器人共享一個雲端智能系統,提高了服務效率。面向家庭的機器人,如星海圖公司的HaiTu,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能夠幫助家庭完成輔導孩子、陪伴老人等多種任務,展現了很高的實用性。
中國機器人產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憑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約佔全球相關產能的45%),中國製造商成功地將一些高性能機器人的價格降低到更親民的範圍(大約在20萬元~30萬元人民幣)。當國外一些公司還在展示高難度但實用性有限的動作時,中國的機器人已經開始實實在在地進入工廠車間、醫院病房、物流倉庫等場所。哪怕是後空翻這樣的高難動作,我國一款名爲N2的機器人已經能夠完成連續後空翻。由此,這場全球競賽的關鍵,已從單純的“炫技”轉向能否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價值。
展望未來十年,隨着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會看到機器人在速度、力量和精度上挑戰甚至超越人類運動員的記錄。足球比賽可能升級爲完整的機器人隊伍對抗,由人工智能負責戰術安排。更引人矚目的或許是“人機協作”項目,人類穿着外骨骼等輔助設備,與機器人配合完成接力等任務,這將極大地擴展人類的能力範圍。
技術的演進還會催生更前沿的比賽形式。比如,通過腦機接口意念操控機器人進行格鬥的“腦控格鬥賽”;在火星等極端環境下進行的“火星地表越野賽”;或者在深海環境下比拼精密維修技術的“深海維修賽”。這些賽場將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會成爲驗證尖端技術的試驗場,比賽的成果將直接轉化爲產業進步的通行證。
因此,今天的機器人運動會遠不僅僅是新奇科技的展示。當機器人精準地完成任務,或者可靠地完成長時間的挑戰,我們見證的是這些“鋼鐵夥伴”逐步成熟的標誌。它們正一步一步地,從聚光燈下的新奇展品,走進人類社會真實的生產線、醫院和家庭,成爲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有力幫手。
十年之後,我們或許會習慣於爲機器人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喝彩,或者與機器人隊友默契配合。這場始於“點兵”的盛會,最終可能演變成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觀——人類智慧(碳基生命)與機器力量(硅基智能)攜手合作。當機器人承擔起更多重複性、繁重或危險的工作,人類得以從這些勞動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投入到更有創造性的活動、科學研究或享受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