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200年前 彭家寨吊腳樓被譽爲「土家建築活化石」
記者陳冠宇/宣恩報導
湖北宣恩縣的彭家寨土家族古吊腳樓羣始建於200多年前,是中國幹欄聚落歷史建築的典型代表。寨裡的吊腳樓羣因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被譽爲「土家建築的活化石」。
彭家寨位於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至今仍保存着20多棟木結構穿鬥式和半乾欄式吊腳樓。這些吊腳樓不用一釘一鉚,全憑榫卯、穿鬥等方式連接,還有小青瓦、花格窗,木欄扶手,走馬轉角等。
▼彭家寨現仍保留完整的吊腳樓羣。(圖/記者陳冠宇攝)
第19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日前舉行,兩岸記者親訪彭家寨吊腳樓。恩施導遊向星介紹,土家族吊腳樓一般分爲上下兩層,上層爲居住之處,下層主要用於堆放柴火、儲存糧食等雜物,以及畜養豬雞牛羊等牲口。
向星指出,吊腳樓分爲上下兩層,主要是因爲恩施位處山地,常有溼熱天氣,糧食容易受潮,而吊腳樓建築本身十分通風,利於糧食的儲存。一般來說,吊腳樓內部可分爲堂屋(客廳)、客房(臥室)與廚房等使用分區。
一位土生土長的彭姓居民受訪表示,吊腳樓住起來比較涼快,也比平房更加舒服,壞處是夏天期間蚊蟲比較多。由於已經久住吊腳樓,她到外地旅遊時,反而不習慣住在飯店,「我不喜歡吹空調,我還是喜歡我們這裡自然風,而且農村空氣也比較好。」
▲彭家寨吊腳樓。(圖/記者陳冠宇攝)
此外,彭家寨是依山而建,20餘棟吊腳樓沿山勢層層疊疊,與山林相映成趣。其中,獨特的「刀背樑」設計,工匠利用山勢起伏,通過錯層、懸挑等技藝,使建築如刀背般貼合地形,既穩固又防震。
2013年,彭家寨因保存完整且集中,被大陸官方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被譽爲「土家建築活化石」。吸引海內外建築學者、遊客前來,一睹這個藏於深山中的古吊腳樓羣。
▼現仍有許多居民住在彭家寨吊腳樓中。(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