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嬰兒”心源性猝死離世,這些“猝死徵兆”千萬別忽視!

昨天(3月24日)

#2000年0時0分出生的世紀嬰兒去世#

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24日,“世紀嬰兒”千千母親發佈訃告稱,2000年0點0分出生的“世紀嬰兒”千千去世,年僅25歲。據瞭解,千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知多D: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因心臟原因(如心跳驟停、嚴重心律失常等)導致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發生。它像一顆“隱形炸彈”,可能毫無徵兆地奪走生命。

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見的猝死原因,它最容易盯上“四高一抽”人羣——高體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者。

此外,久坐人士,性格亢奮或暴躁的人士,或者父親在60歲之前、母親在55歲之前有過心臟病史,都是風險人羣。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發生有年輕化趨勢,研究數據顯示,年輕人最常見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與急性心梗。

身體出現這五個信號,需要注意

胸悶心悸

發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劇烈,不能自主,經常伴有精神疲乏,頭暈喘促等。

頭暈乏力暈厥

頭昏、恍惚、視物模糊或兩眼發黑、四肢無力,隨之意識喪失。

呼吸困難

得了心臟病後,大部分病人都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的現象,而且這些症狀在患者進行活動之後會更加的嚴重,在坐着時或者是晚上睡覺時會感覺好一些。

下肢水腫

這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迴流受阻的表現,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突發胸痛或胸痛加重

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胸悶、氣短、咽喉部緊縮,部分人伴有左上肢、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在生活中如何保護心臟

改變生活方式

健康飲食:高纖維,低脂肪和低鹽的飲食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規律鍛鍊: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心臟健康。

戒菸與限酒:避免吸菸和過度飲酒,這兩者都與心臟問題有關。

體重管理:超重或肥胖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應努力維持健康的體重。

定期檢查與藥物治療

血壓監測:高血壓是心臟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應進行定期檢查。

血脂檢查:高膽固醇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可通過藥物和飲食來控制。

血糖檢查:高血糖也與心臟病風險相關,因此也要定期檢查。

藥物治療:對於已經診斷出有心臟疾病的人,按照醫囑服用藥物治療。

其他預防措施

學習急救措施: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提供及時的援助。

情緒管理:過度的壓力和緊張也可能誘發心臟問題,學習壓力管理和放鬆技巧也是有益的。

當然也可以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如使用智能手錶等通過生物測量傳感器的生理測量數據來監測心臟的功能。

來源:蘇州健康、廣州日報綜合自頂端新聞、紅星新聞、極目新聞、津雲新聞、九派新聞、中國新聞網、潮新聞、合肥衛生、老年日報、科普中國、廣州日報健康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