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電影院‧示範作】白樵/聖路易時光

圖/Betty est Partout

我在一春末蔭涼的午後,首次踏上巴黎聖路易島。許是建物陰影遮蔽的位置剛好,低溫微暗的氛圍,抑或教堂悅耳的鐘響節奏。我感到此地與左岸,甚至當時探勘過的巴黎完全迥異。帶些懷舊,感傷主義式浪漫,與超越布爾喬亞階級的階級表徵。此地予我的第一印象,竟是臺北老家新生南路,剝落自日式殖民風格的庭院靜巷,那洗石子細磚建材的四、五層舊公寓所調和的冬晴光暈羣集。

一種「我曾此在」的既視感。

貝頓堤岸。住處正對着塞納河與左岸明媚。一層半樓半高,左右斜上刻有兩獅首浮雕,四幅半側羱羊臉,過樑處有纏繞繾綣的月桂葉橡樹葉,中軸有對稱八角形回紋的暗棕色雕花老木門佇立面前。

「喬治・龐畢度,法蘭西共和國總統曾於1969年6月至1974年4月居住,並安息於此。」石板標誌寫道。

尋房仲介自身旁冒出。「很不錯的地段吧。」她同我打招呼後微笑道。

大門左側的停車場電動門緩緩打開,一面容清麗的年輕法國女房客自裡走出。「久等了,我們從車庫入口進來。」女房客說。

穿過陰暗停車場,往左後方甬道直行。我們步行過樓梯,右手邊並列數間鼠灰色油漆大門。我想,理應是傭人房,或原爲酒窖之用。女房客輕巧轉開其中一扇門。

我此生爲租約而看的第一間房,門後所見,卻令我略微訝異:第一進,正面迎來的,是灰藍櫥櫃與純白獨立淋浴,右側爲頂部權充爲檯面所用的滾筒洗衣機。納悶廁桶何在時,女房客闔門,朝後邊輕指。原來門後藏有廁桶與單層冰箱(兩者的並列令我倍覺奇幻)。

心底略感失望,我們走進主臥。那是我見過氣質最別緻的起居間。

半地下室位置,整面半牆高的外推窗櫺,正對着宅邸的私人花園。外頭大把陽光斜灑入房內。

介於湖水綠與深藻綠間的絨地毯。右側爲單人沙發牀,與牀垂直襬放的,是一架老鋼琴。窗臺下,一筊型胡桃木長桌,與其垂直的,是同色巨型書櫃。包浩斯式燈座、矮椅,非洲原始風雕刻,一隻繃緊復古織花布墊的單人木椅。瀏覽主臥室後,我不假思索決定簽約。

我在2013年的7月1日,正式搬入龐畢度最後居住過的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