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有新希望!鑲嵌型胚胎也能產下健康寶寶
宜蘊醫療3日與臺大生技所攜手舉辦《2025生殖論壇》,邀集美國、日本的國際級專家,現場逾65間生殖中心,超過200位生殖領域人士們參與。(宜蘊醫療提供)
每年全球有上百萬個胚胎,在試管嬰兒療程中被標註爲「鑲嵌型」而遭到捨棄,但這樣的分類是否正確?胚胎着牀前染色體篩檢(PGT-A)技術雖被廣泛視爲提升試管成功率的利器,但其診斷平臺準確性與臨牀成效至今仍未獲得大衆一致認同。一項涵蓋歐美1.5萬名患者的最新研究顯示,許多被視爲「無法使用」的鑲嵌型胚胎其實具備着牀與活產潛力。
宜蘊醫療3日與臺大生技所攜手舉辦《2025生殖論壇》,邀集美國、日本的國際級專家,現場逾65間生殖中心,超過200位生殖領域人士參與。美國Juno Genetics執行長兼技術發展總監Dr. Chaim Jalas指出,研究顯示,在使用目前最佳經嚴格驗證平臺進行染色體診斷時,不需放棄「鑲嵌型胚胎」,只要精準挑掉染色體異常胚胎,就能有效提升整體活產率,也能減少胚胎浪費甚至是流產風險。
論壇召集人、宜蘊醫療醫療總顧問劉志鴻醫師表示,PGT-A能發揮價值的前提是,平臺須有足夠的診斷準確度,但目前多數平臺對於「鑲嵌型胚胎」的定義與通報,缺乏必要的臨牀驗證。劉志鴻強調,許多鑲嵌型胚胎其實具備着牀潛力,也能發展成完全正常的新生兒,若因爲檢驗平臺不夠精確而遭過度棄用,不僅影響病人可用胚胎數,更可能錯失這些胚胎具着牀潛能的機會。
日本Kato Ladies Clinic資深胚胎師高橋先生分享日方經驗,AI結合Time-lapse胚胎影像判讀技術,能持續觀察胚胎分裂動態,輔以演算法進行非侵入式分級,大幅提升「單一植入」策略的成功率。特別適用於卵子數量有限、不宜反覆刺激的族羣,可在不增加胚胎損傷風險的情況下,協助醫師與胚胎師進行更準確的胚胎選擇。
宜蘊醫療胚胎實驗室研發總監呂仲浩博士則分享多年來的研究與實作經驗,以胚胎師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協助病人增加優良胚胎的日常守則。他指出,即便檢測平臺再精準,若胚胎切片技術、時間、樣本處理與洗滌流程不當,仍可能影響最終成果。臨牀醫師與實驗室的密切配合,更是提高試管成功率的關鍵。
劉志鴻表示,當技術在改變,臨牀策略也要跟上。希望透過具深度的經驗分享與實證探討,建立更周延有效的PGT-A新平臺,幫助需要PGT-A的病人提升成功率,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