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穿Prada的女魔頭”又來了!
晚上好啊。
最近你們一定都被《穿Prada的女王2》刷屏了,每天都有新鮮出爐的路透。這陣仗以爲馬上就要上映了,結果一看開拍纔沒幾天。
目前最大的討論點集中在——審美降級。左邊是第一部劇照,右邊是第二部路透▼
但吐槽歸吐槽,大家一看到梅姨,就還是忍不住感慨她怎麼還是和當年一樣,氣場無敵呢。▼
要知道她前陣子剛過完76歲生日,狀態未免也太好了,怎麼有人往那一站就是米蘭達啊!據說她腳上這雙Jacquemus紅色高跟鞋還被瘋搶▼
看動圖也很有活力▼
提到梅姨,她可不只是個德藝雙馨、慈祥和藹的老戲骨。
或許還有人記得,2017年梅姨在拿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怒懟了川普足足五分鐘。▼
口才了得,體力也不賴。58歲還能在《媽媽咪呀》裡邊唱邊跳,劈叉是家常便飯,體力比當代年輕人還好。▼
又因爲 得了太多獎項提名和獲獎,有人質疑她利用公關手段賄賂奧斯卡評選委員會、操控獎項、霸佔提名,這種“罪惡行徑”完全不給新人空間和後路,而導致有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被叫做“ 業界毒瘤 ”。
真的有這麼多麼?
截至2025年,梅姨共獲得21次奧斯卡提名(歷史第一),3次獲獎;33次金球獎提名(歷史第一),9次獲獎;另獲2次艾美獎、2次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共計142個獎項提名。用互聯網老話說,各種獎盃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
而直到現在,她還有作品上映,並且不斷被提名,以至於有人說她“梅完梅了”~
她的強大不光體現在表演上,早在“內耗”這個詞刷屏之前,她的金句早已在我朋友圈裡反覆刷屏好幾輪,是妥妥的反內耗達人了,有不少梅姨名言現在看來依然很受用。
週五的晚上,不說穿搭,來分享一下梅姨的反內耗金句,希望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力量:
關於年齡焦慮,她在62歲時用奧斯卡影后打臉所有人
“35年前,我第一次來這裡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時我快要40歲了,我以爲我的職業生涯要結束了,這對當時的女演員來說是很實際的設想。”
這是去年獲得戛納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後,梅姨在臺上的發言。▼
她出道也不算早,28歲纔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茱莉亞》。因爲愛情片/青春片主導好萊塢市場,當時女演員黃金期默認是20-30歲。▼
但拍電影之前她可沒閒着。上大學的時候她就是卷王,在耶魯戲劇學院期間每年演12部話劇(那個時候的梅姨就已經被同學誇氣場強大了,說"她一站上臺就讓人移不開眼")。25歲時還在劇場演莎士比亞。
27歲的梅姨▼
出色的口音模仿和速記臺詞的能力,讓她在日後的表演中如魚得水。
她也用演技壓縮了“爬升期”。29歲時就憑藉《獵鹿人》獲奧斯卡女配提名,從影2年躋身一線。▼
但強大如梅姨,也有過年齡焦慮。"40歲那年,我一個夏天收到三個女巫角色的邀約。我想:'好吧,就這樣了。你現在是好萊塢官方認證的女巫了。'這傳遞的信息很明確:你老了,我們不需要你了。"她在2015年《紐約時報》上這樣說。
雖然梅姨講得很搞笑,但是現實很殘酷。
南加州大學2016年得出一個數據:40歲以上女演員僅佔好萊塢主要角色的20%,且多數被限定爲"母親/祖母/反派"等刻板角色。
而就在這個數據得出的同年,53歲的湯姆·克魯斯仍在拍《碟中諜5》,飾演身手矯健的特工(現在已經拍到了第八部)。
但梅姨就是梅姨,她承認外界施加的年齡焦慮,也把壓力變成了動力。"40歲時,經紀人警告我'職業生涯要結束了',但我偏要證明他們錯了。"
"男演員越老越吃香,女演員卻要擔心顯老——這規則該改改了。"
接下來的故事,你們也都知道了,她一直在用實力打臉嫌她老的人。
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雖然梅姨出道即巔峰,但其實她的奧斯卡提名作品中,70%來自40歲之後!即便50歲後她依然在挑戰複雜角色,用演技打破"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演"的魔咒。
“不要放棄,不要放棄,不要放棄。如果你得到一個好的機會,請你抓住它,它就會自然而然地帶來下一個機會”。
《穿Prada的女王》(57歲):重新定義"職場魔王"的時尚icon▼
《鐵娘子》(62歲):憑撒切爾夫人再奪奧斯卡▼
《華盛頓郵報》(68歲):飾演出版人凱·格雷厄姆,展現中年女性決策力▼
《穿Prada的女王2》(76歲):他們曾經說我40歲只能演女巫,現在76歲我還能演女王。▼
好萊塢女演員傳統路徑是:20歲出道→30歲轉型→40歲基本迎來衰退。
梅姨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女演員的黃金期可以自己定義:25歲還在演舞臺劇→30歲出了電影代表作→40歲後開啓巔峰。
她也用行動給更多女演員爭取機會。曾質問"爲什麼銀幕上的女性一到40歲就消失了?",也公開支持"40+女演員倡議",呼籲編劇爲成熟女性寫更有深度的角色。
關於容貌焦慮,她說不願成爲平庸的標準美人
"如果你總在迎合別人的審美,那你永遠在遲到。"
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梅姨並不符合傳統的大美女長相。"中學時男生嘲笑我的牙套和鷹鉤鼻,我曾問我媽:'我這樣能當演員嗎?'她回答:'你的臉會講故事,這纔是演員需要的。'"
梅姨的媽媽真的很擅長鼓勵式教育:"我媽媽是位畫家,她教我觀察人的表情。她說'完美臉蛋最無趣',這讓我學會用表情演戲。"
而且一旦進入了這個行業,不可避免是要受到更多外貌審判的。
真正打擊來自好萊塢初期,選角導演說她"鼻子太長不符合主流審美"。直到現在,她都在避免觀看自己早期的電影,因爲這會勾起她對當時自己的看法。“偶然看到自己出演的一部電影,當時我非常年輕,非常漂亮。但我卻非常不開心。我覺得我的鼻子太大,覺得自己很胖。這些都是別人會告訴你的。”
她的戲劇老師鼓勵她:‘你的臉很有趣,能表達別人做不到的東西。’"
“20多歲時,我去試鏡一個角色,對方說‘對這個角色來說,你不夠美、不夠光彩照人’。我回家就哭了——然後決定去演不需要美貌的角色。”
1976年,剛踏足好萊塢的梅姨去《金剛》劇組試鏡女主角,遭到了強烈的容貌羞辱。當時,製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用意大利語對他兒子、也是發掘了梅姨的年輕人說:“你爲什麼帶了一個醜八怪來?” 他以爲梅姨聽不懂。
梅姨當即用流利的意大利語懟回去:“對不起,我是不夠漂亮,(但你以貌取人)說明你的電影也不過如此。”當時梅姨剛出道沒多久,只有26歲,而勞倫蒂斯已經是好萊塢的金牌製片,他製作的《大路》已經拿過1954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她沒有被精英權威和主流審美綁架,去把自己的鼻子整成所謂更標準的樣子。"如果當年我相信了那些選角導演,今天你們看到的會是另一個平庸的'標準美女'。"
80年代時,梅姨出演了一部電影《蘇菲的抉擇》,化妝師提議用鼻蠟修飾梅姨的鷹鉤鼻,認爲其“過於突出,可能分散觀衆對角色的注意力”。當時好萊塢普遍要求女演員調整面部特徵,尤其是要飾演一些“脆弱女性”的時候。
但梅姨強硬拒絕。根據導演艾倫·J·帕庫拉回憶,梅姨說:“蘇菲是集中營倖存者,你認爲她會有一張毫無瑕疵的臉嗎?”她認爲鷹鉤鼻的陰影能傳遞“被壓迫者的倔強”。
1983年,梅姨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當時的雜誌是這麼寫的:“她證明了一張‘不完美’的臉能承載更多故事。”
後來這件事引發了一些連鎖反應,有更多女演員拒絕面部調整(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公開感謝梅姨“拓寬了美的定義”)。▼
比起符合行業標準,或許她更想遵從自己內心的標準。
"我不需要他們覺得我美,我需要他們看我演戲時忘記美醜。"
關於身材焦慮,她說這完全是浪費時間
“我想對每個年輕的女孩說,別總在意你胖不胖,有很多事情比這個更值得思考。我們失去了那麼多天才和天才想法,就是因爲她們照着鏡子說:‘我的天哪,我的屁股太大了。”
梅姨當然不胖,但身材一直都不是瘦削掛的,一看就有種氣血滿滿的感覺。▼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穿Prada的女王》。
醜小鴨變身白天鵝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電影橋段之一,很多時候不止是妝造變化,也有很多劇組會要求女演員短期極端節食減肥,去放大前後對比。
當時,所有人都要求 安妮·海瑟薇減肥,只有梅姨和她說,你不用減肥。不僅如此,梅姨還主動給安妮投喂漢堡,論導演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在被問到劇組也讓你減肥了嗎時,梅姨很傲嬌地表示:他們纔不敢呢~▼
那是,畢竟這可是好萊塢太皇太后啊!
但是別誤會,梅姨本人並不是不同意爲了電影而減肥或增肥。
她在出演《蘇菲的選擇》時,爲了能在形象上接近大屠殺倖存者的外形,嚴格控制飲食,減了6公斤。▼
梅姨當然也有過體重焦慮的階段,但她現在覺得這純粹是浪費時間。“回望過去,我無法相信自己20多歲時竟浪費那麼多時間焦慮體重。這簡直是對一個聰明頭腦的極大浪費!”
她也曾有過這樣的發言:“這房間裡的每個女人都在想着自己的體重,要是能輕十磅就好了。我們總是被外表評判,不可避免地讓自己成爲‘今晚我該穿什麼?’‘我的頭髮乾淨嗎?’的對象。你會考慮這些事情,男人可不會考慮。”
說得好,爲這份超前清醒點贊~
關於事業心,她說你覺得輕鬆是因爲沒做到最好
“我從一開始就是那種非常努力的女孩”。很多人知道梅姨的厲害,但可能不知道她每次都拼盡全力。
她幾乎每拍一個新角色,就“入手”一種新口音。
拍《蘇菲的抉擇》模仿波蘭口音,《朱莉與茱莉亞》法國口音,《鐵娘子》濃郁的英國口音~▼
當然,梅姨也是下了不少苦功。但對於這種付出,她的態度也不是居高或者諂媚的。
她說:“如果你覺得一份工作很輕鬆,那是因爲你根本就沒有做到最好。”
當初爲了能出演電影《蘇菲的選擇》,據說她在讀完劇本後找到導演帕庫拉,跪地請求導演讓她出演這個角色。
這個角色對女演員的要求極高:需要掌握令人信服的英語、德語和波蘭語。爲此,梅姨特地進語言學校,接受德語和波蘭語訓練。
而在電影《暗夜哭聲》中,她又有一口澳洲口音的英語。▼
之所以能把撒切爾夫人演得惟妙惟肖,梅姨的口音有很大的作用。爲了這口帶家鄉口音的英語,她一遍遍跟讀撒切爾夫人生前的錄音。▼
難怪有網友說,她是少數幾個能把各種口音(南方口音、澳大利亞口音、英國口音、波蘭/德國口音)演得很像的演員之一。
在《紫菀草》裡,爲了演好角色,她懷抱冰塊幾乎快昏厥了。
爲了演好《絃動我心》中的小提琴教師,她每天堅持練小提琴6小時,堅持了整整8周。還把麥當娜“踢”出了局~▼
說來也是很有意思,當年麥當娜主演《貝隆夫人》,梅姨也是候選人之一。因爲對角色非常喜歡,梅姨直接隔空喊話:“這個角色如果選了麥當娜,我就撕開她的喉嚨。”結果,麥姐不但演上了,還因爲這部片得了影后。直到三年後倆人又同時競爭《絃動我心》,梅姨才報了當年的落選之仇。
《廊橋遺夢》裡出演一位家庭主婦,爲此她特意增重20磅,讓自己看起來更臃腫。▼
拍電影《狂野之河》的時候,大部分划船鏡頭梅姨都親自上陣,爲了效果逼真甚至還掉進激流裡。完事之後她得意洋洋地表示:“不是每個動作英雄都叫阿諾德或史泰龍!”哈哈。▼
58歲出演《媽媽咪呀》,在電影裡唱跳俱佳的她,更是破天荒地在開拍前三週接受起了魔鬼訓練,包括歌唱、跳舞和體能。這纔有了電影裡載歌載舞,各種高難度的畫面。▼
在大熱美劇《大小謊言》裡,梅姨飾演了一位歇斯底里的母親。拍攝前她提議戴假牙,這樣可以和劇中兒子的牙齒相匹配,也就更有真實感。▼
好了,今天就到這啦~
梅姨的精彩遠遠不止這些,畢竟她是超長待機的女演員,足足在影視界活躍了46年,接受過的採訪也是數不清。 好笑的是, 她本人也因爲金句太多、經常在朋友圈刷屏,有一些話明明不是她說的,也會被安在她頭上。
最後,對《穿Prada的女王2》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這個新鮮出爐的視頻看看▼
祝大家週末愉快!晚安 :)
編輯:melon 實習生:zoe
統籌:Meow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繫我們【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