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臺灣府城建城300 府城門額古物再指定2件

臺南市今年新增一般古物「臺灣府城門額:鎮北門門額殘碑、小南門門額」及小東門段殘跡、小西門景觀。圖/南市文資處提供

適逢臺灣府城建城300年,臺南市古物審議會近期經審議後,將「鎮北門門額殘碑」及「小南門門額」指定爲一般古物,並納入「臺灣府城門額」,別具意義。此外,臺南火車站前圓環的蒲添生「鄭成功銅像」也被指定爲一般古物。

文資處表示,「鎮北門門額殘碑」及「小南門門額」皆爲清領乾隆時期,修建臺灣府城城門的重要歷史證物,與2019年指定的鎮北門門額、小北門門額、東郭門門額、大北門門額等共同併入「臺灣府城門額」中,由原本1組4件增加爲1組6件。

文資處說,臺灣府城門額可見證自清領乾隆至道光年間城牆興建、修築歷程,與日治時期實施街道改正計劃,拆毀城牆之史實;有鑑於現今城牆、城門大多已損毀,僅留下有限文物,適逢今年臺灣府城建城300年,此類數量稀少的門額,相信可喚起大衆重視臺灣府城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此外,位於臺南火車站前圓環中央的鄭成功銅像,屬於名雕塑家蒲添生的作品,是1950年初臺灣首座以寫實手法雕塑的鄭成功全身立像,蒲添生擅長掌握人物神態的寫實功力,其造型也成爲楊英風后續爲延平郡王祠重塑鄭氏座像的主要參考,深具藝術性與典範性價值。

文資處表示,截至目前爲止,臺南市共有108組881件古物,包含國寶3組6件、重要古物14組186件、一般古物91組689件,數量相當豐富,更見證文化古都盛名,未來也期望藉由科學檢測、清潔修復,竭力推動古物的保存與維護,確保文化資產的價值代代相傳。

臺南市古物審議會近期經審議後,新增一般古物「臺灣府城門額:鎮北門門額殘碑」。圖/南市文資處提供

臺南市古物審議會近期經審議後新增一般古物「臺灣府城門額:小南門門額」,在適逢臺灣府城建城300年的時刻,別具意義。圖/南市文資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