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鐸獎得主籲大專降低畢業學分 捨棄標準答案勇於追求不同
教育部今天頒發114年師鐸獎,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王致遠,以堅毅的生命歷程,不僅教學生知識,也分享生命的各種困難。(教育部提供/林縉明臺北報導)
教育部今天頒發114年師鐸獎,共有72名榮獲師鐸獎。獲獎的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王致遠,在45歲時,因非典型感染導致敗血症,截去四肢保命,但他仍以堅毅的生命歷程,不僅教學生知識,也分享生命的各種困難,讓不少學生遇到人生困難時都會向他求助。王致遠認爲,現在大專學生修的學分太多建議修改,並捨棄標準答案思維,帶領學生追求不同可能。
王致遠說,課堂就是由老師擔任導演跟主持人,教師是一個知識大使,透過引導和互動的方式,刺激學生思考,去發現各種知識的應用,同時捨棄標準答案的思維,勇於追求不同,可培養出評估不同答案的能力。因此,課程中運用不同媒介,實現經驗學習的概念,透過影片、個案,刺激學生互動,帶領學生進到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
王致遠表示,現在大專學生修的學分太多,還要實習、到國外交流,常看到有人一學期要修27、28個學分,現行的制度下,很容易因爲「沾醬油」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往往只能在1、2門課認真投入,希望能改善制度,透過引導和互動方式刺激學生思考,捨棄標準答案思維,勇於追求不同可能。
新北市樹林區三多國小注冊組長江彥麟,因發現學生放學後常在網咖逗留,決定成立躲避球隊,陪伴孩子一起打球。江彥麟受訪表示,25年前一起打球的學生,有些來自弱勢家庭,後來升國中、高中後還是會固定回校找他打球,如果在學習或工作上還沒找到重心,也會回來找他討論。
臺中市清水區大楊國民小學老師邱怡菁,9年前走進只有63名學生的偏鄉小校,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要讓孩子被看見、被相信。」於是,她和同仁打造了全臺第一座「哈利波特主題圖書館」,讓孩子愛上閱讀、她還陪伴孩子寫作,用「情緒溫度計」和「正向小卡」幫助孩子學習覺察情緒、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