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感受“上合紐帶”的古今鏈接丨關注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
7月23日—26日,參加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的中外嘉賓,走進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等地,實地感受中原大地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蓬勃發展的現代風貌。
在豫見上合·開封專場推介會上,來自俄羅斯的瑪麗娜·德米特里耶娃一眼就認出了桌子上擺放的汴繡。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亞洲科學創新研究所副所長 瑪麗娜·德米特里耶娃:我知道這是中國非常著名的一種工藝,我家裡有一幅刺繡,是我的祖輩從中國帶回來的,上面有河流、樹等等。受家庭的影響,我現在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中國文化。
從河南博物院到清明上河園,中國歷史文化不斷引發嘉賓們的情感共鳴。越來越多的嘉賓感受到“上合紐帶”從古至今,生生不息的鏈接。
阿塞拜疆人 東南大學研究員 法伊格·阿加巴萊耶夫:(在)宋朝的時候,阿塞拜疆和中國有一個交流,我們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學者,他(在書中)形容了中國的美麗。所以我來這邊的時候感受到了他給我們形容的宋朝生活。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州政府新聞處主任 阿斯卡爾江·伊斯梅洛夫:剛剛看到駱駝車隊,我感覺非常親切,我認爲他們就是古時沿着絲綢之路在往我的家鄉中亞走去。現在,“一帶一路”依舊連接着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可以見到很多中國商品,也新開了很多中文學校,這次回去,我就想讓我的兒子開始學習中文。
印度新德里智庫合研究中心主席 羅賓德·薩齊德夫:來到紅旗渠紀念館,我感受到了人們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及整個民族解決問題的強大毅力。
除了歷史文化,一系列現代化的“中國智造”產品,也讓嘉賓們讚歎不已。試驗場上“飛檐走壁”的客車,充滿“科技範兒”的智能拖拉機,引得嘉賓們駐足體驗。
巴基斯坦巴赫利亞大學國際問題專家 哈桑·達烏德·巴特:我想說我真的非常喜歡剛剛看到的第一部機器人拖拉機,希望有一天可以出口到我的國家,讓我能在那裡也開上。
巴基斯坦南亞與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馬哈茂德·汗:中國確實展示了它的專業實力,包括數字化、人工智能,尤其是在運輸方面非常出色。我們也正在思考中巴經濟走廊第二階段如何擴展在電動汽車、鋰電池,當然還有無人駕駛汽車等方面的合作。
文明對話消弭隔閡,技術共享促進發展。與會嘉賓在沉浸式體驗中增進理解、凝聚共識,共話發展。這場跨越時空的實地參訪再一次生動詮釋了上合組織的深刻內涵。
【現場】外國嘉賓:河南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