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講師看於朦朧案 美媒曝「陰謀論激化」
史丹佛大學講師許繢仁探討於朦朧案。(圖/於朦朧工作室微博)
大陸男星於朦朧不幸墜樓身亡,至今已將近一個月,儘管官方迅速排除他殺的嫌疑,於朦朧的母親也聲明「愛子因飲酒不慎意外墜樓」,還是無法平息陰謀論。美國媒體「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官網,上月30日刊登美國史丹佛大學講師許繢仁的分析文,指出此事件不僅是一場名人殞落的悲劇,更反映出大陸當局資訊封鎖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缺乏獨立媒體能夠進行調查和其公信力不足的困境。
許繢仁以「The Chinese Public Is Obsessing Over a Perceived Celebrity Cover-Up」爲題,寫下一篇長文,探討於朦朧死後,大陸當局所採取的資訊審查制度帶來的弊端。文中指出,在於朦朧墜樓亡後,官方快速定案,媒體也僅以簡略的方式進行報導,且短短几天內,網路上所有聲援於朦朧的相關話題,幾乎被全面刪除。
許繢仁指出,大陸年輕人在長工時的疲累生活下,追星成爲情感喘息的出口,對偶像非常忠誠。因此,當美好的泡沫被殘酷的現實刺破,悲痛欲絕的粉絲只好轉向網路。加上於朦朧生前是形象正面的藝人,進一步引發公衆的強烈反應。
許繢仁認爲,當局過度言論審查、試圖壓制傳聞,反而可能引起更大的懷疑與輿論反撲,「當資訊缺乏透明,謠言就會繁殖。」網友開始自行拼湊、分析案發現場的影片、比對社羣訊息,甚至爲了避免被刪文,不惜「翻牆」到外國網站傳播訊息。而這樣的行爲,亦代表對政府公信力的懷疑。
許繢仁強調:「當一個像於朦朧這樣的知名人物都能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那麼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保障?」這種恐懼與不確定感,成爲潛在的社會焦慮來源。文章最後總結表示,於朦朧的離世,不僅是一起名人死亡事件,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前大陸社會在言論自由、資訊透明與政府治理方面的困境,民衆對於追求真相的強烈渴望,與政府對於敘事控制的矛盾對抗,正在日益加劇。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