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參訪團拜訪人權會 聚焦移工漁工權益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說,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教授率領學生參訪團拜訪人權會,聚焦討論移工權益與福祉保障、漁工人道關懷與支持,以及漁業產業的環境永續與經濟平衡。
國家人權委員會透過新聞稿表示,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與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今天率領「史丹佛大學海外學習計劃(Bing Overseas Studies Program, BOSP)」學生參訪團來訪。
人權會副主委王幼玲說,人權會自成立起一直將移工人權列爲優先關注人權議題,特別是特殊脆弱處境下移工以及漁工人權,至今已經提出3份相關專案報告。
戴雅門表示,他自1990年代起多次造訪臺灣,觀察到臺灣公民社會蓬勃發展,來自民間力量最後更促成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他特別藉此機會,向長年致力於人權保障的臺灣友人表達敬意,並表示參訪團學生希望透過本次交流,深化對人權議題理解。
人權會說,學生參訪團在交流時針對人口販運、跨國勞動力剝削、仲介費等問題積極提問。監委王美玉指出,部分船東爲降低經營成本,將船隻登記在法規相對寬鬆的國家,造成權宜船(FOC)現象,這是當前漁工人權保障仍待努力的重要課題。
人權會委員紀惠容說,近期臺灣公民社會倡議遠洋漁船裝設WiFi,希望改善外籍漁工通訊權益。雖然漁業署已推出補助計劃,不過目前船隻裝設比例仍偏低;人權會特別關心外籍漁工在薪資直匯、申訴管道暢通性等面向處境,並期盼權宜船灰色地帶能早日消除。
人權會說,這次訪團共有16名來自政治、經濟、國際關係、工程與科學等多元領域的研究生與大學生參與,並由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陪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