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造富,而我們只留下自我奮鬥的背影
不如從一棟消失的寫字樓說起。
2009年冬天,北京國貿東南角,一棟叫“尚都”的寫字樓裡燈火通明,寒風裡創業者裹着厚羽絨服,拎着電腦穿梭在格子間和咖啡館之間。
一間30平的辦公室裡,十幾個年輕人圍着摺疊桌開會。那年他們正開發一款團購網站。辦公室沒暖氣,靠一個電暖爐取暖。
他們叫這款產品爲“美團”。
半年後,58同城、拉手網、窩窩團、滿座網紛紛殺入,四十多家團購網站在一夜之間遍地開花。時代像打翻的牛奶瓶,奶香四溢,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能分到一口。
三年後,滿地屍骨,美團獨活。
而那棟寫字樓已拆除成空地,一如那個年代洶涌的泡沫與裂變。
那是屬於造富者的年代,但最初,他們只是奮鬥者。
再往前,2004年,百度上線競價排名系統。李彥宏站在海龍大廈五層辦公室的窗前,向VC講述中國搜索引擎的未來。
他身後的電腦正刷着“化妝品”“減肥”這些詞條,價格在跳漲,背後是一羣叫“站長”的人,在用頁面堆出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們是淘寶第一代C店主,是Discuz站長,是百度聯盟“廣告農場”的掘金者。
他們不是成功學講壇上的“企業家”,只是穿着人字拖、盯着流量曲線、熬夜到凌晨三點的小老闆。但就是這些人,成爲了時代造富的起點。
再往後,2010年,PPT一響,融資千萬。一個“校園社交”APP拿到IDG投資,創始人剛大三。阿里巴巴剛剛在陸家嘴擺下上市酒宴,劉強東在圓桌飯局上談“以客戶爲中心”,馬雲則在杭州高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整個社會瀰漫着一個主旋律:財富正在重新分配,你只需要一個idea,一個團隊,一場All in,一座金山似乎就在你的眼前。
時代的洪水在喧譁,每一朵浪花都以爲自己在飛翔。
狂飆年代最迷人的地方,不是暴富,而是暴富看起來離你不遠。
2007年,富豪榜前十中,有六人來自房地產;而到了2014年,榜單被互聯網攻佔,馬化騰、馬雲、雷軍、李彥宏輪番登頂。
彼時的輿論場,從“炒房致富”,切換成“創業成功”。
那是屬於“估值”的年代:小米5年估值450億美元,滴滴4年估值500億人民幣,摩拜創立一年便談融資20億,哪怕連盈利模型都還沒有。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只要是方向對,資本會幫你衝上天。
當全民都在討論“模式、流量、用戶粘性”時,財富被重新編碼爲“想法+投行+PPT+風投”。
不再是苦幹十年,而是先融三輪再說。
於是,天橋底下不再是練攤者,而是等待孵化的CEO。中關村咖啡館成了第二辦公室,星巴克堪比臨時投行,喝着20一杯的咖啡,談着20億的融資生意。創業者拿着BP像兜售地攤貨一樣滿世界找投資。
2014年,《新財富》統計,全年新增億萬富翁人數超過美國。
而2016年,是最後一個造富高潮。彼時的股市牛短熊長,樓市限購剛剛襲來,大量資金轉入一級市場。一位深圳創投圈的朋友說:“所有人都在賭,一個能跑出獨角獸的時代已經到來。”
但沒人意識到,黃金時代正在落幕。
之後的故事你都知道了。
資本退潮,估值崩塌,獨角獸變成了“獨角屍”。
ofo的車沉寂在城市角落,餓了麼不再燒錢補貼,小紅書砍掉社交模塊,字節跳動被迫暫停上市。移動互聯網的“創世紀”結束了,創業者退場,只留下冷卻的服務器和負債的銀行流水。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已經成了時代滾輪下的一粒塵埃。
每一次時代造富,總有人站在風口上騰飛。而我們,大多數人,則成了風中奔跑的影子。
當年說要“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廣告消失了;理財課變成“防踩雷指南”;“財務自由”這個詞,慢慢退出主流敘事。
取而代之的,是“副業剛需”、“斜槓青年”、“存款焦慮”。
造富的人離開了,而我們還在加班。時代留下的不是錢,而是那一套自我奮鬥的操作系統。
我們相信效率,設定目標,優化KPI;我們信奉行動,主動加班,學習副業;我們用Excel分析生活,把夢想變成一個個可量化的績效指標。
曾經我們以爲,只要不懈奮鬥,就能逆襲人生;
後來我們發現,時代給的紅利,並不一定爲努力者而開,而你之所以能暴富,只不過因爲你恰好生在那個時代。
但這並不是抱怨的文字。
即便造富的機會已遠,即便大多數人只留下背影,我依然相信奮鬥的意義。
因爲有時候,時代帶不走的是心氣。
2024年,一批00後涌入職場,他們工資不高,卻在微博上寫詩,做視頻,搞市集;他們一邊上岸編制,一邊在自媒體月入兩萬;他們寫“不搞錢搞作品”,又在拼多多砍一刀。
看似混亂,卻藏着韌性。
杭州蕭山一間100平的車庫裡,兩個年輕人靠直播賣手辦,年入百萬;成都一個地攤畫肖像的女生,每張收100元,兩年還清房貸;甚至B站上一個講“如何省錢旅遊”的UP主,因爲觀衆說“像極了早年李想”,被風投聯繫了。
時代不再製造黃金甲,但人心還是會發光。
在一片退潮的廢墟上,有人還在小步快跑。造富的神話或許不再,但生活的勇氣依然動人。
2025年夏,中國GDP增速已經脫離了實體人的感受,網絡上充斥着“存錢”“報考事業編”“出國躺平”關鍵詞。
但依然有人在追夢。蘇超爆紅,村超刷屏,奧體中心裡歡聲如雷。
人們說,時代已變,機會再難,但誰又能否認:
當我們再次相信可能性的時候,新的時代,已然悄悄開始。
所以,哪怕金甲褪去、風口已遠,我們依然要走在路上。
不是爲了造富神話,不是爲了跨越階層,
而是爲了不辜負那段曾經奮不顧身的青春,
還有那句——
“我想再來一次,從頭再來。”
發聲不易,感謝點贊➕轉發。
早七點準時發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老boy。
做過監理,行政,金融,設計,幹過培訓,超市,餐飲,投資,外貿……
喜歡寫點文字,思考點人生,管管閒事。
多年後,當後人問我對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時,我會自豪地說,面對事實,我做了誠實的記錄和評論。
爲防失聯,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識星球,每日分享乾貨,提升認知!
10萬+文章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