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中國侵臺有3種策略 隔離、封鎖優先
臺灣隨時處於戰爭陰影下,圖爲賴清德總統主持全民防衛動員演習。(路透)
時代雜誌(Time)23日在「戰爭陰影下的臺灣」報導中,分析中國攻擊臺灣可能採取的三種策略,包括隔離、封鎖、全面入侵,三種策略可能單獨實施,或者綜合使用,每一種情境對臺灣與支持臺灣的盟友來說,都帶來不一樣的挑戰。
臺海緊張以前就曾出現,尤其是臺灣外島,某些島嶼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到2哩。若以冷戰前線做爲比較,古巴與佛羅里達州西嶼(Key West)相隔90哩,南北韓非軍事區(DMZ)也有2.5哩。臺灣的金門距離大陸的廈門不到3哩,中國若要拿下金門或其他外島相對容易,但臺灣本島則不一樣。
報導指出,雖然立即全面攻擊仍是中國的選項之一,但對臺灣發動兩棲攻擊的困難度,將遠遠超過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陸上進攻。臺灣海峽雖然只有90哩寬,卻極端險惡,數十萬軍人跨越臺灣海峽的運輸必須耗時數週,出動數千船隻,速度緩慢等於暴露於水雷、機動導彈攻擊的危險之下。如此大膽行動可能促使美國或其他盟友介入,美國資產或美軍基地若受到攻擊,核武衝突真實上演風險激增。
軍事分析師認爲,任何侵犯臺灣的行動比較可能從隔離(quarantine)或封鎖(blockade)開始,切斷補給線,企圖對臺灣人民施壓,使其投降。臺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受訪時說,儘管臺灣海峽讓解放軍發動兩棲攻擊的困難度提高,但它也是把兩面刃,因爲解放軍可以利用臺灣海峽孤立並封鎖臺灣。
隔離與封鎖本質相似,但人員與程度卻不一樣。隔離旨在展現中國對臺灣的主權,重挫臺灣貿易與日常生活,美國與其他盟友擔心緊張升溫,難以有效因應。隔離的主要目標是逼迫各國與企業遵守北京的遊戲規則,讓北京對臺灣擁有主權的主張成爲現實。臺灣士氣將遭到嚴重打擊,感覺四面楚歌,逐漸失去自治權。
比隔離上升一級就是全面封鎖,臺灣有97%能源及70%糧食依賴進口,在封鎖情境下特別脆弱。臺灣遭到隔離或封鎖卻拒絕投降,隨之而來將是入侵。
如果中國展開全面入侵,毫無疑問將從對臺灣空軍基地展開飛彈攻擊以癱瘓戰鬥機開始,並對通訊、基礎設施發動網路閃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