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 嘉義縣偏鄉衛生室功成身退 陸續走入歷史
嘉義縣竹崎鄉光華衛生室功成身退,將拆屋還地。(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衛生局長趙紋華頒發感謝狀,感謝江柄德一家無私奉獻提供土地,支持偏鄉醫療服務。(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竹崎鄉光華衛生室功成身退,將拆屋還地。(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竹崎鄉光華衛生室提供當地醫療服務超過30年。(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竹崎鄉光華衛生室提供當地醫療服務超過30年。(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早年因醫療不發達、交通不便,爲照顧偏鄉民衆,嘉義縣有25間衛生室,因多數衛生室早超過使用年限,平地村落衛生室有衛生所、巡迴醫療、地區診所等可替代性,嘉義縣衛生局逐年盤點衛生室的存廢,今年竹崎光華、梅山瑞裡及中埔社口衛生室正式退場,爲感謝竹崎鄉民江柄德從父親時代就無償提供土地設光華衛生室逾30年,衛生局長趙紋華頒發感謝狀,感謝江柄德一家無私奉獻,支持偏鄉醫療服務。
嘉義縣包括阿里山鄉9間,全縣共有25間衛生室,由於中央針對原鄉衛生室有補助經費重建,考量到其他鄉鎮16間衛生室建物早過使用年限,衛生局持續檢討這16家偏鄉衛生室可替代的醫療巡迴點,並就已屆報廢年限的偏鄉衛生室委託專業技師逐年進行安全鑑定,維護就醫權。
衛生局企劃科長張瓊蓉指出,早期衛生室會有公衛護士駐點服務,現多數都回到衛生所,有巡迴醫療等必要業務纔回到衛生室,加上縣內多數衛生室的安全結構已不符標準,有4、5間位在私人土地上,且巡迴醫療服務針對無醫村,並不侷限於只能在衛生室提供服務,所以每年會針對特定衛生室尋找替代方案。
去年衛生局完成應拆除報廢的竹崎光華、梅山瑞裡及中埔社口衛生室等3處醫療巡迴點的替代方案、社區公聽會、縣府及議會通過等必要程序,正在辦理建物拆除工程及後續歸還土地作業,原光華衛生室改在慈安宮、瑞裡衛生室改在源興宮、社口衛生室改在德雲寺,以巡迴醫療方式繼續服務。
今年則持續輔導義竹鄉及東石衛生所,針對鄉內已屆使用年限的西過村、中平村、平溪村及塭仔衛生室辦理社區公聽會,並尋找合適替代方案,以取得在地民衆支持等重要的行政程序。
衛生局長趙紋華說,盤點過程仍會考量衛生室的功能性,部分地區衛生室雖然退場,但巡迴醫療會結合村裡活動中心、廟宇等場域提供服務,民衆的健康守護不打折、醫療不中斷,而是採取更靈活照護模式,如遠距醫療或無醫村巡迴醫療等,把醫療帶進偏鄉,打造沒有圍牆的衛生室,升級、延續優質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