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帶財險變身純外資

我國首家合資財產保險公司正式成爲外資獨資財險公司。8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近日發佈《關於史帶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史帶財險”)變更股權的批覆》,同意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受讓上海錦江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帶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20萬股股份(0.78%股權)。受讓後,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合計持有史帶財險11.46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爲80%。史帶財險成爲國內第三家合資變身純外資的財險公司,且是第五家合資變身純外資的保險公司。

據瞭解,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此前是史帶財險的唯一中資股東,史帶財險另外兩家股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與史帶保險與再保險有限公司,存在關聯關係,兩家公司最終控股公司同屬於史帶國際有限公司。這也意味着,股權變更後,史帶財險將由外資全部持股,成爲一家外資獨資公司。

從史帶財險經營範圍來看,該公司承保人民幣和外幣的各種財產保險業務,包括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機動車輛保險、飛機保險、船舶保險、工程保險、貨物運輸保險、農業保險、保證保險等業務;辦理上述各項保險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和法定保險業務。

近年來,合資險企變外資的情況並不少見,史帶財險至此成爲第五家“合”轉“外”的保險公司。

回顧來看,成立於2014年的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由法國安盛集團與國內股東合資組建。2019年,安盛集團完成從中國股東手中收購安盛天平剩餘50%股權,實現由安盛集團全資控股,成爲外資全資財險公司。

2021年,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持有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後者成爲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

“實踐證明,外資機構是引資、引智、引技的重要橋樑紐帶,是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積極貢獻者。不少外資機構在消費金融、普惠金融領域有豐富經驗和獨特專長,深耕中國市場必將大有作爲。”今年6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外資保險公司保費佔國內市場份額,已從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保險公司由合資變純外資,背景在於中國金融市場持續開放(如放開外資控股限制)、中國保險市場增長潛力大,以及部分中資股東因“退金令”等退出。近年來,年均約一家的變身趨勢,體現外資對中國市場信心增強,希望通過獨資掌握更大經營自主權,發揮國際經驗優勢。

針對已有多家保險公司由合資變身純外資,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也表示,這反映出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外資保險的增多,有利於更好吸引外資,更好促進外資進入市場,打造出差異化的競爭格局。隨着股權結構的調整,未來保險行業的差異化競爭格局將會逐步形成,外資獨資形式有望形成保險行業的鮎魚效應,不斷提升產品多元化、不斷提升服務能力與創新力,這也是未來保險行業趨向特色化、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整體而言,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將爲市場帶來新的期許,如可能憑藉國際經驗和資源,在特定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此外,外資的進入可能帶來新的產品、技術和管理模式,推動保險行業創新。在業內人士看來,變身純外資對一家公司而言,一方面,治理結構、經營策略可能調整,更聚焦優勢領域,管理模式向外資標準靠攏;另一方面,對市場來說,會帶來產品技術創新和競爭活力,推動行業升級。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