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美聯儲9月降息“過於確定”,大摩:未來數據很重要,特別是美國CPI
美國5月和6月非農數據的歷時性向下修正改變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敘述,利率市場集體轉向關注下行風險,目前將9月降息視爲近乎確定的事件。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經濟學家Seth Carpenter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雖然市場目前將美聯儲9月降息視爲近乎確定的事件,但仍有很多變數有待觀察。
報告指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表態以及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在非農數據公佈後的言論均表明,即將公佈的經濟數據對9月會議決策仍至關重要。
本週公佈的CPI數據將尤爲重要,特別是在回答關稅如何推動通脹結果這一問題上。報告強調,2018年的經驗表明,關稅傳導的全面影響仍需要3至5個月的滯後期,7月CPI將清楚地揭示關稅驅動型通脹的開始。
關稅傳導效應存在時滯
儘管就業市場亮起紅燈,但通脹端的壓力卻在悄然積聚,這成爲反對降息的核心理由。
報告認爲,關稅是通脹的主要推手,而其影響的體現存在明顯時滯。目前,6月的CPI已初步顯現出關稅驅動的通脹跡象。參考2018年的經驗,關稅傳導至最終消費價格的完整效應,通常需要三到五個月的時間。
這種滯後性源於供應鏈的現實運作。
例如,實際徵收的關稅與進口額計算得出的“有效關稅率”,顯著低於官方宣佈的稅率。數據顯示,6月份的有效稅率爲8.9%,遠低於超過15%的公告稅率。
報告解釋稱,這種差異來自關稅生效時間、運輸週期、貿易轉移以及美墨加協定(USMCA)合規等因素。隨着時間推移,這一差距將逐漸縮小,從而在未來數月給通脹帶來持續的上行壓力。
此外,企業,尤其是汽車行業,似乎通過庫存管理推遲了價格上漲,等待新一批更高成本的庫存到貨後再進行調整,這也延後了通脹的顯現。
通脹壓力預計持續,數據“定成敗”
展望未來,美聯儲的9月決策將是一場在“就業放緩”與“通脹擡頭”之間的艱難平衡。
一方面,就業報告顯示勞動力市場走軟;另一方面,價格上漲似乎是大勢所趨。更讓局面複雜化的是,貿易協議細節尚未完全敲定,這種持續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會對企業招聘決策構成影響。
因此,在9月FOMC會議之前,每一份經濟數據都將牽動市場的神經。
本週二公佈的美國CPI將是第一個關鍵考驗。報告預計,7月核心CPI同比將從0.23%加速至0.32%,主要受關稅影響的核心商品價格驅動。
在9月會議之前,市場還將迎來一份就業報告和另一份CPI報告。報告強調,關稅可能同時影響這兩項數據,這意味着美聯儲屆時面臨的決策環境可能比當前更爲複雜和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