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每一次心跳,都牽動着券商的脈搏

近日,新三板上市的東海證券披露2025年半年報,業績比較亮眼。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5億元,同比增38.07%;實現歸母淨利潤1.06億元,同比增231.01%。

從業務條線看,這家小型券商在自營收入和經紀淨收入方面增長最爲迅猛,分別同比增長約161%、49%,同時這兩個業務種類也是其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分別佔總營收的約36%以及40%。

經紀和自營業務一直都是中小型券商的“大活”,且都和資本市場走勢密切相關。得益於“大盤賞飯”和自身努力,東海證券在主業方面表現良好。

東海證券半年報的良好業績並不是特例,而是今年以來券商行業整體回暖的又一個寫照。

據萬得,截至今年7月底,至少有28家上市券商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告,用集體預喜來形容最貼切。這些券商紛紛報喜,絕大多數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長都超過了50%,其中也不乏預增超過100%的大型券商。

原因很直白:今年A股市場回暖,也有人說“慢牛行情”勢頭顯現。上市券商正是充分享受到了市場的機遇,帶動它們自營業務收益和經紀業務手續費等方面出現大幅增長。

正可謂:A股的每一次心跳,都牽動着券商的業績脈搏:

A股市場好——成交額自然上去了,那麼券商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就水漲船高。

A股市場好——券商自營盤的收益也會獲得極大助推,這方面的收入本來就和大盤息息相關,屬於“靠市場吃飯”。

A股市場好——再融資和IPO的量自然也會迅猛增加,大型券商的投行業務順勢也能得到強大助推。

截至今年6月底,2025年兩融日均餘額爲18460億,較2024年兩融日均餘額增長17.8%;6月份月度股票成交總量爲26.72萬億元,同比增94.6%。都能說明問題。

A股的“慢牛”趨勢,也是今年資本市場的熱議話題。雖然我們誰都無法準確預測市場走勢,但這麼說的人多了,情緒面上自然會得到一定的加持。

總結研報觀點,說出“慢牛”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國內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二是高增長行業數量相比去年末大幅增加,整體基本面修復顯著;

三是政策面積極佈局,狠抓“併購六條”和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落地等,持續優化股債融資、併購重組等資本市場機制安排,A股市場併購重組活躍度持續攀升。

四是AI、創新藥、銀行、“反內卷”週期板塊等大大小小的市場焦點紛至沓來,熱鬧程度遠超去年同期,題材多元,引得資金競逐。

五是債市下行、理財利率持續走低,不斷調動社會財富資金配置到權益類資產中。

當然,下半年券商行業發展的勢頭也不能說沒有風險。除了上述利好以外,還得觀察經濟發展勢頭、資本市場走勢、外部環境衝擊以及併購重組、AI、創新藥等熱點能否持續或者輪動起來。依然要注意規避風險。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