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典藏文物庫房新建工程今動土 預計2027年完工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文物庫房」規畫示意圖。(圖/文化部)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2)日於新北市中和區舉行典藏文物庫房新建工程開工祈福儀式,庫房落成後,將成爲史博館重要典藏中心。而新建工程規畫爲地下1層、地上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專爲典藏設計,總樓地板面積約5000平方公尺,預計於民國116年(2027年)底完工。
文化部長李遠(中)、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左)等貴賓一同執鏟爲「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文物庫房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圖/文化部)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升級史博館工程,從文化部第一任部長龍應臺開始構思,歷經5任部長,去年本館才完成整修正式開幕。2017年史博館整建時,曾進行大規模文物搬遷,花了310天包裝整理,動員1萬274人次,行駛3813公里,將文物暫存於各地合作庫房。
史博館長洪世佑指出,自1955年建館以來,史博館從未擁有現代化典藏庫房,今年適逢建館70週年,此開工儀式意義重大。
洪世佑說,新庫房將提供穩定溫溼度環境,具備防蟲、防火、防水、防震等功能,確保文物安全。與傳統耗能庫房不同,新建庫房采綠色智能設計,將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史博館表示,典藏庫房將依文物材質規畫專屬空間,並設置登錄檢疫、消毒除蟲、靜置暫存、修護室和攝影室等專業區域。這將有助於累積文物背景脈絡,建立完整修護記錄。
史博館1955年成立時無館藏,1956年教育部撥交戰後日本,歸還古物及河南博物館原藏文物,奠定館藏基礎。之後透過政府機關撥交、民間捐贈、館方購藏及出土文物等管道,館藏日益豐富,目前已達5萬8158號。
館藏分爲19類文物,包括國畫、法書、西畫、玉石、陶器和瓷器等。內容涵蓋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石刻佛雕、玉器、民初傢俱戲偶及當代書畫,古今兼備,具民間性與生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