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北科遭爆柯文哲時期文資爭議 綠營轟「球員兼裁判」

暫定古蹟「汾陽居」16日遭水利處委託包商誤拆。圖/郭琬琤提供

北士科話題不斷,根據鏡週刊報導,柯文哲前市長時又涉及文資審議爭議,不僅疑違法採共識決,更誤拆暫定古蹟汾陽居。對此,綠營批評前市府「技術性流會」是非常可議,是在幫特定財團嗎?也有議員希望市長蔣萬安要立即介入調查,該移送就移送,不要因爲輝達要進駐怕節外生枝。

議員林亮君指出,2018年其實有文資學者披露,且監察院的報告裡面也指出,整個行政的審議流程當中,確實大有問題,當時有很多文史工作者都表示應該要留下汾陽居,但是要投票的時候,官員們就突然離席,是不是刻意想要讓整個會議的出席人數不足而導致流會。

林亮君說,這種「技術性」、刻意的對待,到底是在幫臺北市政府?還是有在幫特定的財團,能夠讓這土地變得更加的完整,地上權的開發,對很多財團是一塊大餅,市政府到底是在幫誰?是幫臺北市民、還是特定的財團?其實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議員簡舒培也說,臺北市政府身爲大地主,這是臺北市的地,新壽取得地上權,就是依照合約應該要進行開發,但遲至現在沒有開發,卻有可能這使用權易手給輝達,轉手賺一大筆,這件事情臺北市政府除了發文去問,難道就完全不知道嗎?她不相信。

她說,這件事,臺北市政府要講清楚說明白,而不是「文來文返」做一些這種表面文章,但實質上並沒有真正把市民所擔心的問題做解決,輝達要來,明明是一件好事,如果臺北市政府因爲疏於督導、監督,反而讓這件事情變成被人詬病的案子,這真的是太可惜了。

針對汾陽居暫定古蹟被拆,議員洪健益也說,臺北市政府在107年的8月16日列暫定古蹟,但是很奇怪,臺北市政府竟在107年10月拆掉部分,甚至後來補召開會議,到了107年12月正式全部拆除,這個過程當中,讓人覺得整個過程「別有用心」

洪健益表示,當時府外委員11位,府內委員5位,在召開審議會的時,由11位的委外專家委員來投票,只要要達到三分之二,就可以列爲古蹟,但是臺北市政府居然把這5個官派的委員進去投票,沒有利益迴避,那產生了同意票沒有超過三分之二,這就代表臺北市政球員兼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