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速度前所未見 熱錢涌入臺灣

新臺幣連日強升,央行總裁楊金龍5日臨時舉行記者會,對新臺幣匯市發佈7點聲明,再度強調美國財政部並未要求新臺幣升值。圖爲民衆經過中央銀行標誌。(趙雙傑攝)

隨着市場對中美貿易局勢緩和的希望升溫,亞洲多地貨幣5日集體走強,其中臺幣兌美元勁升逾5%,創下1988年以來最大日內漲幅。儘管匯率波動劇烈,臺灣央行並未積極干預市場,與過往慣例不同,引發市場揣測央行可能默許臺幣升值,以在談判中爭取美國讓步。一位臺灣金融業高層向路透社表示:「臺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值,顯示熱錢正涌入臺灣,央行卻默許這波走勢」。

新臺幣兌美元5日一度觸及28.9,過去一個月內升值逾10%。華僑銀行分析,出口商與投資人爲避險與對衝美元風險,爭相將美元兌換爲當地貨幣。臺北市場的美元交易量亦飆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高點。

法國巴黎銀行外匯主管王菊指出,臺灣出口商在美元快速貶值中陷入恐慌,本地壽險公司對衝不足,加上股票市場資金流動轉向,導致資金集中涌向臺幣。她表示:「央行態度不如過去積極,令人懷疑貨幣政策已納入貿易談判考量」。

瑞銀研究亦作類似猜測,稱股市回暖尚不足以解釋匯率大幅波動,主要是保險公司對衝和融資套利交易止損兩者共同促成。報告中也提到,新臺幣的反常引發市場對央銀缺位的質疑。

其他亞洲貨幣亦顯著走強。馬來西亞令吉、韓元、新幣各自升值,日圓與澳幣也分別上漲0.6%與0.5%。華僑銀行分析,市場流動性不足與對中美談判樂觀,是推升匯價的雙重動力。匯豐控股亞洲外匯研究主管指出:「市場普遍認爲中美已進入關稅談判階段,預期美元將持續走弱趨勢」。她強調,亞洲國家普遍仰賴出口,近來市場看到的資金流動,多爲短期外匯對衝而非資產重配置。在美元疲軟背景下,香港金管局爲維持聯繫匯率制度,近日大量買入美元,創下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