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早期投資:如何精準鎖定高潛力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朱藝藝
在本土政策對創新藥的持續加碼與國際市場對中國創新的認可升溫雙重利好下,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週期。面對海量創新機會,專業投資機構如何精準識別具備長期價值的優質標的?
博遠資本創始合夥人陶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分享了他對生物醫藥投資邏輯的思考,“從行業價值天花板的高度來看,能否解決全球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是否符合大型藥企的管線選擇標準,這無疑是我們做早期投資的核心準則。”
陶峰進一步解析,對於年銷售額數百億規模的跨國藥企而言,其產品選擇標準清晰明確:目標產品需具備至少數十億銷售額的潛力,而這類產品往往指向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或是能在重要疾病領域成爲一線、二線主流療法的候選藥物,也就是具備“重磅炸彈”潛質的產品。“這背後牽涉到極爲專業的生物學、醫學研究,需要紮實的數據支撐和對競爭態勢的精準把握,這正是我們專業機構的價值所在——在海量的創業機會中,發掘能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的投資標的。”
談及當前行業的熱門賽道,陶峰指出,“腫瘤、自身免疫及代謝領域目前仍是熱門賽道,此外CNS(中樞神經系統)、罕見病等領域也各具特色,不同疾病領域的產品研發有着不同的追求與亮點。”他特別強調,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正呈現多元創新態勢,“既有跟隨式創新,即在已知靶點基礎上優化分子、提升效率,更快推進臨牀;更有越來越多的原創性突破,其生物學機制由中國科研院所或高校發現,並在中國本土推進產業化落地。”
出品: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
欄目統籌:曹金良
欄目策劃:季媛媛
編輯:季媛媛、張偉賢
本期文案:韓利明、朱藝藝
視頻指導:曾婷芳
視頻製作:胡凱文
設計:劉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