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勢變經濟動能,國家發改委發佈“兩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期間,成功舉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發佈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已成爲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原則。

鄭柵潔表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必須促進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協同適應,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把生態優勢轉化爲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路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來,我國的能源轉型、生態系統保護、污染防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均取得顯著進展。

在能源轉型方面,我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到19.8%,可再生能源裝機近20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對外承諾的風電和光伏裝機目標。

在生態系統保護方面,我國森林覆蓋率超25%,成爲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完成防沙治沙2.78億畝、種草改良6億畝,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在重要成果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還發布中國推動綠色轉型暨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5週年重要成果。

周海兵表示,目前我國已構建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減排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同時,我國積極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產業綠色化水平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6400多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90餘個綠色工業園區。202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在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均超12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佔全球一半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總數已達到1610萬個,充電設施縣域覆蓋率達到97.08%,鄉鎮覆蓋率達到80.02%。

自覺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目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風。

周海兵表示,接下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作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活動現場,生態環境學術界代表王金南院士發佈20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20項科技成果。據悉,這些成果是11個國家學會組成的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組織領軍專家初選、百位院士終選,從2005—2023年400多個國家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項目中遴選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