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泉集團上半年淨賺5億元 財務壓力不容忽視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魏文藝

在AI服務器需求爆發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的雙重風口下,2025年上半年,聖泉集團(SH605589,股價31.54元,市值266.96億元)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績單。

8月18日晚間,聖泉集團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51億元,同比增長15.67%;歸母淨利潤5.01億元,同比增長51.19%。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份高增長的業績報告背後,聖泉集團潛藏着不容忽視的財務壓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83億元,雖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仍處於淨流出狀態。同時,短期借款同比激增50.32%至23.22億元,長期借款更是增長252.13%至9.84億元,資產負債率也攀升至35.65%。

一邊是新興業務帶來的高額利潤,另一邊是持續承壓的現金流與高企的負債,聖泉集團正行走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十字路口。面對傳統業務的穩定貢獻與新興賽道的巨大投入,公司如何平衡短期資金壓力與長期戰略發展?

新興賽道高歌猛進 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效益

在宏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2025年上半年,聖泉集團展現了業務結構的雙重特性。

一方面,聖泉集團以酚醛樹脂、鑄造輔助材料爲代表的傳統業務板塊,憑藉行業領先地位和深厚的技術積累,保持了一定的穩健經營態勢;另一方面,公司在先進電子材料、電池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戰略佈局開始進入收穫期,成爲拉動整體業績高速增長的強勁引擎。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因新項目、新產品研發費用投入增加,聖泉集團研發費用高達2.8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27億元增幅達25.4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聖泉集團這筆投入,精準地投向了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興技術領域。2025年上半年,隨着AI服務器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公司在芯片封裝和服務器PCB(印刷電路板)關鍵材料PPO(聚苯醚)樹脂等領域的佈局獲得豐厚回報。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也爲聖泉集團帶來了新增長點。聖泉集團開發的多孔碳材料作爲提升電池性能關鍵材料,已成功切入主流電池廠商供應鏈。2025年上半年,公司先進電子材料及電池材料板塊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46億元,同比增長32.43%;銷量達到4.01萬噸,同比增長14.90%,顯示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和市場競爭力。

相較於新興業務的高歌猛進,聖泉集團傳統優勢產業——合成樹脂及鑄造輔助材料表現出“穩定器”角色。

2025年上半年,聖泉集團合成樹脂及複合材料實現營業收入38.57億元,同比增長13.43%。公司通過開發新能源汽車專用樹脂、油田領域特種樹脂等定製化產品,並對傳統產品進行迭代升級,有效應對了市場變化,穩固了市場份額。在鑄造材料領域,公司依託全面的產品矩陣和深度定製化服務模式,爲能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材料支撐,有效提升了客戶黏性。

然而,在此背景下,也凸顯了公司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資源投入與產出效益上面臨平衡挑戰。高額研發投入雖然爲新興業務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但是否會對公司短期盈利能力和資金狀況構成壓力?

對此,8月19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聖泉集團方面,公司證券部門人士表示,這並不會造成資金壓力,要實現長期盈利的話,必須進行研發投入,尤其現在國內競爭這麼激烈,如果沒有新產品、高毛利產品肯定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可能面對的風險,聖泉集團在半年報中提到,雖然公司一向重視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化導向,避免技術研發的盲目性,但由於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尤其是新技術、新產品從中試到批量生產階段,以及市場培育和市場推廣環節,存在較多不可控因素,若新技術、新產品的產業化轉化進展不及預期,將會面臨產業化轉化不足或失敗的風險。

上半年現金流爲負 長期借款增長252.13%

儘管聖泉集團上半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長顯著,但財務報表中的另一些數據卻顯現出光鮮業績下的隱憂。其中,最爲突出的是公司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和不斷攀升的負債水平。

2025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聖泉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83億元。雖然相較於去年同期的-5.05億元有所改善,但並未反轉。

聖泉集團證券部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主要是會計上的處理,依據會計準則,像銀行承兌票據這些是不進入現金流量表的。

聖泉集團合併現金流量表顯示,這主要是由於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具體來看,上半年,聖泉集團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高達36.71億元,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爲42.04億元,現金收入增長未能完全覆蓋成本支出的增加。

現金流緊張狀況,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融資活動和負債結構上。因爲資金需求增加,聖泉集團不得不大幅增加借款。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餘額達到23.22億元,相較於上年度末的15.45億元增加了50.32%。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借款餘額從上年度末的2.79億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9.84億元,增幅高達252.13%。

對於短期借款增加的原因,聖泉集團證券部門人士表示,主要是因爲公司有項目要進行投入。

持續的外部融資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攀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聖泉集團的總資產爲162.80億元,負債總額爲58.05億元,資產負債率由去年末的33.84%上升至35.65%。雖然這一負債率在製造業中尚處於相對合理區間,但快速增長勢頭足以引起市場的關注。

不過,聖泉集團證券部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壓力談不上,公司現在的資產負債率還不高,負債率增長主要還是短期借款增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有效化解成本與資金的困局,成爲擺在聖泉集團管理層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資金壓力與聖泉集團的戰略佈局緊密交織:一方面,公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到先進材料、新能源等高增長賽道,以搶佔市場先機,構建長期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這些前瞻性投資項目,如在建工程期末餘額高達17.97億元,較期初增長32.96%,佔用了大量資金,短期內難以產生現金迴流。

大力佈局風電項目 能否緩解當前資金壓力

在傳統化工材料和新興電子材料之外,聖泉集團在生物質產業佈局上正展現出強大增長潛力,並可能成爲破解當前資金困局的關鍵變量。

2025年上半年,聖泉集團生物質產業實現營業收入5.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47%,成爲公司業務版圖中的一抹亮色。公司位於黑龍江大慶的全球首個百萬噸級“聖泉法”植物秸稈精煉一體化項目(一期)已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各產品基本實現產銷平衡。該技術通過對秸稈中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三大組分的高效分離和高值化利用,可產出上百種綠色生物基新材料與新能源產品,構建起一個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產業集羣。

在生物質產業穩步推進的同時,聖泉集團還將目光投向了前景廣闊的新能源領域。2025年2月24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投資建設杜爾伯特南陽300MW風電項目的議案》,擬由子公司大慶聖泉綠色風電有限公司投資17.8億元,在黑龍江省大慶市建設一個裝機容量爲300MW(兆瓦,功率單位)的風電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按上網電價0.2666元/kWh(千瓦時)測算,上述風電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爲14.19%,盈利能力較好。

此舉被市場解讀爲聖泉集團在綠色發展和能源轉型道路上又一重大戰略落子。聖泉集團表示,該項目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向,對於節能減排、改善能源結構以及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並具備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然而,17.8億元投資並非小數目,聖泉集團能否通過這一重大項目成功撬動新增長點,並有效緩解當前資金壓力,從而實現業務轉型和財務狀況的良性循環,值得關注。

對此,聖泉集團證券部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項目應該投不了那麼多錢,該項目是幾年之前做的調研,但這兩年國內相關行業競爭加劇,涉及的產品價格較之前便宜了。

“這種風電項目也是比較難拿的,不是隨便就能拿到的。”聖泉集團證券部門人士進一步表示,這不會是什麼利潤增長點,類似於建個火電廠,能保證能源供應稍微便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