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李文蓉/行走大南村
傍晚與看護陪九十四歲的公公練習走路,老人家走累了就坐輪椅,來到一公里外的自家果園。
五月底才僱人除草,如今果園的雜草又長得比人高,苦惱之際,忽然瞥見草叢中的苦茶樹結子了。
以往農事皆由公婆打理,二老體貼外地打拚的子女,鮮少要求晚輩協助。兩分農地先後產出的作物多得數不清,葡萄、水梨、枇杷、芭樂、火龍果、橘子、洛神、芋頭、蘿蔔、絲瓜及各種葉菜類。一年四季應接不暇的田務,二老很少有休息的日子。
九十歲仍在耕種的公婆是新社大南村最資深的老農,背駝了、視力模糊了,仍鍾愛這片收入微薄的果園。老一輩人把照顧田地當作一種天職,無怨無悔的付出就像養育孩子,只希望田地不要荒廢了。
我經常向朋友自誇:「最好吃的枇杷在我家!」每到春天,黃澄澄的枇杷像一顆顆的小燈泡,模樣討喜。在二老悉心照料下,枇杷品質優良,北部的盤商常慕名來臺中新社收購。我在新竹水果行看到的標價比盤商收購的多兩倍,不免爲二老抱屈,樸實厚道的公公總會說:「無要緊啦!伊規臺車來載,嘛要開油錢、嘛要時間包裝啊!」
持續三十年之久,從新社婆家開回新竹的車上滿載蔬果,有時是火龍果、芭樂、冬瓜、絲瓜,有時是枇杷、茄子、秋葵、南瓜和瓠瓜,我的房車似乎是趕市集的貨車,可以隨時叫賣。
眼前的苦茶子大小如龍眼,採收曬乾後送至榨油廠,再分裝成一瓶瓶帶着香檳色澤的苦茶油,煎蛋、拌麪、炒菜皆宜。
「愛找人來割草囉。」佇足路旁,已然無力耕作的公公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