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董逸馨/珠螺灣─我家的冰箱

珠螺灣─我家的冰箱。圖/swawa

「馨馨阿姨妳看,有好多螺和小螃蟹啊!」外甥女晶芸忙碌地翻着礫石,興奮地與我分享她的發現。

遠嫁花蓮十多年的姊姊,每年會和姊夫帶着一雙就讀小學的兒女回馬祖過暑假,除了讓孩子探望外公外婆,四面環海的島嶼無疑是體驗海洋的最佳場域,並讓他們到珠螺灣學習傳統的「討沰」(thoˇla)技藝,這在馬祖話中讀音近似ㄊㄛˇ ㄌㄚ,是指退潮時到潮間帶採集螺貝等可食用的海洋生物。

位於馬祖南竿島北面的珠螺灣,是少數擁有礫灘地形的海灣,灣中有塊突出的大礁岩,形狀如珠螺,村落因而得名。這裡也是母親長大的地方,年輕時因生計及婚嫁之故,離開馬祖到臺灣生活,後來擔任軍職的父親調任,便帶着我們一家人返馬定居。

當時作爲家管的母親承接親戚開設的雜貨店「合計商店」,以軍需生意爲主,經營洗衣、電玩、冰菓、雜貨、餐廳等項目,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逢軍人就任破百日,便會訂一桌「破百宴」請客。

離島不若臺灣張羅食材容易,母親依循兒時的記憶,教導我與兄姊在珠螺灣採集螺貝的技巧。我和姊姊帶上水桶和自制耙具,在礫灘中挖取花蛤,哥哥則背上竹簍,手持蚶囝鉤,捕捉躲在礁石下的章魚、海螺和臺灣少見的貝類「龜爪」等海產;幸運時,還能在大礁岩附近的泥濘中抓到大紅𫊻。一個退潮便能獲得免費且足量的食材,「破百宴」上的辣炒海瓜子、紅糟龜爪、川燙章魚、石狗公鮮魚湯、三蔬炒海鋼盔、藤壺蒸蛋、老酒紅𫊻糯米飯……統統是母親的拿手菜,說珠螺灣是我們家的冰箱一點也不爲過。

看着小姪女興奮地在珠螺灣上東奔西跑,回想往事一幕幕,這裡是曾外祖父母的長眠之地,是外公外婆、母親、我與兄姊成長的地方,而今則陪伴外甥和外甥女,不知他們長大後是否還會記得這個海灣?

一代又一代往復更迭,乘載百年歲月的珠螺灣,迄今依然溫柔地接住我們,夕陽西下,腳踝邊漸近的潮浪提醒回家時分,全家出動收穫頗豐,母親如常在廚房裡忙碌,不一會兒便端出一盤盤拿好手菜,只是今日不同往昔,是僅做給她可愛的外孫享用的馬祖風味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