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垃圾翻新衛生巾紙尿褲 多個品牌線上線下都有銷售

名牌紙尿褲、衛生巾來自生產垃圾;高價的維修費來自平臺潛規則;“大數據獲客軟件”讓很多個人信息被輕鬆竊取……昨天,央視“3·15”晚會和《財經調查》欄目曝光了系列黑幕,以下是部分案例。

翻新衛生巾紙尿褲竟被二次銷售

2025年年初,“3·15”晚會和《財經調查》欄目同時接到消費者的舉報,位於濟寧市梁山縣的一家企業在銷售劣質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數量巨大。根據舉報線索,記者來到梁山縣黑虎廟鎮,找到了這家企業——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

公司的負責人劉總告訴記者,雖然希希公司是名爲“紙製品公司”,但他們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廢品回收。

劉總展示了他們成噸採購回來的紙尿褲、衛生巾的生產垃圾。劉總表示,凡是成捆的包都得分挑,散的都是挑完的。把“好東西”都挑出去了,凡是沒拆開的都是等待挑貨的。劉總說的“好東西”就是生產垃圾中,相對完好的嬰兒紙尿褲和衛生巾的殘次品。劉總說,這樣的貨業內稱之爲“二等品”。

劉總告訴記者,這種在工業垃圾中再挑選翻新的衛生巾,他們竟然能在市場上倒手賣到七八千元一噸。利潤之高令人驚訝。

一位來自福建泉州的老客戶決定採購一批二等品的嬰兒紙尿褲,包括好之、米菲、Babycare等品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這位老客戶線上線下的生意都在做。

刷個視頻,個人信息就被竊取了

近年來,互聯網上出現很多“精準獲客”的廣告,聲稱通過這種“大數據獲客軟件”,商家可以精準獲取海量目標人羣的消費習慣、手機號碼等信息。

根據推銷信息,3·15晚會記者找到了一些公司。在雲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的獲客軟件能夠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爲標籤,軟件會自動在選擇的短視頻平臺上掃描評論區,一旦發現與標籤詞相關的評論,就會強行抓取這個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信息。此外,這款獲客軟件,還能幫助商家監控和偷取自己同行的直播帶貨數據,去對方的直播間“截流和引流”。

在綠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這些軟件都是用爬蟲技術,偷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在宣稱“擁有20億條精準人羣畫像”的企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獲客軟件名爲“火眼雲”,已經賣給了很多企業,“像土巴兔之類的,口腔現在有一個拜博,醫美的比如說美萊”。此外,工作人員介紹,“火眼雲”還可以偷取企業公衆號的關注用戶或微信羣成員的手機號碼,只要點擊閱讀過、轉發過企業公衆號文章的用戶手機號碼也會被偷取。

在調查過程中,知情人還告訴記者,市場上現在最厲害的“獲客”公司,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偷數據,還能使用手機的三網通信大數據進行獲客。在一份宣傳資料上記者看到,這家公司將個人用戶分爲9種類型,個人標籤達到3800項,網站2億多個,互聯網品牌6萬個,每日處理數據量達到了100億條。

用“電子籤”借錢借出高利貸

眼下,在一些平臺熱推的短視頻評論區裡,仔細翻看就會發現,這些留言中都在反覆出現一個高頻詞——“電子籤”。“借5000元、借1萬元的,很多人還真借到了。”用電子簽在陌生人之間借錢的方式,真的靠譜嗎?

2025年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急需資金週轉。洪先生在借貸寶平臺、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按照放款人要求,分別簽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條和借條。

洪先生稱,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實際只收到3500元轉賬,可平臺欠條上的借款金額卻登記爲5000元,短短7天,就要額外還1500元利息,洪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赤裸裸的高利貸和“砍頭息”!

王女士在人人信平臺借了30000元,到賬14000元,扣除了16000元,說是利息。用電子籤借錢,最終卻借出了一個高利貸。

3·15晚會記者發現,在借貸寶平臺簽了正規的電子籤協議,打了電子籤的欠條,但實際交易的時候,真正的交易卻不在平臺上進行。多位在借貸寶、人人信這些電子籤平臺上籤條借款的人告訴記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由於不清楚其真實身份信息,根本沒辦法起訴。

人人信的一位產品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平臺上的放款方,很多都是通過做假賬號來規避法律風險,目的就是讓受害人找不到起訴對象。

維修刺客,啄木鳥!

“啄木鳥家庭維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

和企業在互聯網上的火熱宣傳同步,近一年來,“3·15”晚會和《財經調查》欄目接到大量消費者對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的投訴。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坑騙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

記者在網絡上查詢發現,啄木鳥家庭維修平臺在某投訴網站上的投訴量超過6000條。記者以應聘的方式進入啄木鳥公司。啄木鳥家庭維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公司宣稱在國內300多個城市都有業務開展,在線接單的維修師傅達10萬名之多。

記者兩天的入職培訓課,完全沒有涉及家電維修的實操,培訓老師重點培訓的就是營銷套路。記者第一單工作是跟着黃師傅去給一位客戶更換洗衣機的電機,這臺電機是黃師傅從網上花91元買的,塑料材質,質量堪憂。這一單,黃師傅向客戶收取了659元。一位客戶水龍頭沒打開,黃師傅說“收他100多元”,“我說這個進水閥有問題,得修一下,然後我把水龍頭都打開就好了”。

多收客戶的錢,黃師傅也承認於心不忍。他表示,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來自家電維修平臺施加的壓力。維修人員經常會因爲報價過低受到公司上級的批評,公司會要求維修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儘可能提高收費。(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