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發射成功,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
新京報訊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二十號今天(4月24日)17時17分發射。此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僅有指甲蓋大小的渦蟲。中國空間站爲何要不遠萬里,邀請這些“小不點兒”奔赴太空?它們又會爲人類的醫學研究帶來哪些突破?
近日,在山東理工大學生命與醫藥學院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渦蟲上中國空間站前的準備工作。
渦蟲是扁形動物的典型代表,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超過5.2億年,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動物實驗材料之一。
專家介紹,這次上中國空間站的渦蟲,是經過無性繁殖的東亞三角渦蟲。
渦蟲具有超級強的再生能力,有科學家曾做過實驗:把一條不到2釐米長的渦蟲切成279份,一週之後,每一段都能再生出一條新的渦蟲來。這種驚人的再生能力在動物界當中極其罕見。
此外,渦蟲和人類基因組的相似度高達70%以上,因此研究渦蟲對於研究人類細胞克服老化、延緩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實驗安排,山東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精心挑選健康活潑且體型合適的渦蟲進行切割,他們把從不同渦蟲上切割下的48段分別裝入渦蟲芯片並放入培養池,安放在恆溫箱中,確保渦蟲在從地面到空間站的過程中處於適宜的環境中。
據介紹,在中國空間站進行渦蟲實驗,就是要通過研究空間環境對渦蟲再生過程的發生及生理形態的影響,來探尋空間複合環境影響修復再生的可能分子機制,從而更好地理解空間環境對生物體的影響,爲未來太空醫學的發展以及研究人類細胞老化和創傷修復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