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學85名學生進入清北,丘班學生佔據主力

2025年,深圳中學共有85名學生被清北錄取。

深圳中學初中部3+2丘成桐班,成爲拔尖人才培養的搖籃。

通過五大學科競賽保送7人,其中5人來自丘班;通過清華數學領軍計劃保送10人,丘班8人;入選北大物理卓越計劃5人,丘班4人;入選清華物理人才攀登計劃2人,全部來自丘班。高考物理類全省前100名中深圳中學22人,12人來自丘班。

丘班採用“初中3年+高中2年”一貫制培養模式,學生從初一開始定向發展數理特長,初三通過校內直升考試進入高中競賽班或英才班。這種“學術加速+競賽專精”的模式,使學生在高考和特招中形成雙重競爭力。

由此看,丘成桐班似乎成爲一張進入清北的入場券,讓很多家長學生趨之若鶩。但其實,從競賽路線脫穎而出的學生是萬里挑一,99%的人都只是炮灰,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沒有必要關注。

2021年,丘成桐以個人身份發起“丘成桐少年班”,旨在發現和培養數學人才。他認爲有些學生極具天賦,僅以中高考爲目標進行訓練,是浪費時間;但對於99.99%的學生來說,能夠在高考中贏得勝利已經是非常難了。

天才和普通人是兩個世界,我們看看熱鬧也就罷了,如果家長真的太當回事,非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天才,那失敗的風險遠遠大於成功的可能。

我看到有無數家長,熱衷於讓孩子參加奧賽班,刷“小藍本”,打數學競賽,美其名曰是培養數學思維,但這種盲目地拔高和高強度的練習,更有可能打消孩子的學習興趣,消耗他的學習動力,讓他較早的產生畏難情緒。結果數學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越學越差,越來越沒有自信。

那些偏怪的奧數題、拔高的競賽題,根本不是給普通人用的。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做出壓軸題已經是拼勁全力了,小小的身板非要舉200斤的槓鈴,不是自尋死路嗎?

很多網友看到別人家孩子優秀,就羨慕嫉妒恨;我說藤藤考第一,他們也覺得凡爾賽。而我看到那些丘班的孩子、那些保送清北的孩子,只佩服,不羨慕,只尊重,不自卑。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努力方向。

我認爲通過我的規劃和指導,能讓藤藤裸分考入清北,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何必更加雞娃更加攀比呢?

就像我常說的那句話: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況且,進入清北也不是終點,只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具備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方法,才能夠受益終身。

只往上看,永遠自卑;和自己比,超過自己就是勝利。

務實第一,做好自己。

8月10日上午9點,在視頻號進行一場直播,帶着學過語法課程的學生,進行一次系統梳理。

快速搭建語法框架這個學習思路,可以提高十倍甚至百倍的學習英語的效率,非常務實,性價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