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七個一”標準推進現代活力小區建設

爲解決人口規模大密度高流動性強、社區規模過大、自治功能較薄弱等問題,深圳瞄準“小區”這個最小治理單元,創新開展黨建引領現代活力小區建設,整合下沉社區現有的人員、經費等資源,出臺“七個一”工作舉措,建立高效運行的小區治理機制,真正讓基層治理“看得見、治理好”。截至2024年底已有4464個小區正穩步有序開展現代活力小區建設。

“一個物業小區成立一個居民小組,一個居民小組成立一個黨支部”,深圳構建“一套”執行有力的小區治理組織體系,全面推進小區黨支部和居民小組建設,鼓勵支部書記、居民小組長、業委會主任一肩挑,推動黨建進小區,持續激活自治組織,讓小區成爲黨羣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積極構建街道、社區、小區三級治理體系。

同時,打造“一批”共享共用的小區居民活動空間,充分利用物業管理處和小區閒置空間,建立集爲民便民服務、居民議事協商、矛盾糾紛調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等功能於一體的“鄰里之家”,爲小區居民提供更多精準化、多元化、專業化服務 ,滿足居民家門口的服務需求。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掛牌4330個“鄰里之家”。

南山區深雲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深雲村將3500平方米的公配物業合理劃分爲托育中心、幸福食堂、社區健身房、長者康復日託室等多個功能區,融合“醫康養託體教遊”等7種服務功能,引入國企按照“社區出場地、企業微利服務、居民實惠受益”的創新合作模式開展運營,爲居民提供專業化、差異化、多元化、品質化服務的同時,實現可持續運營發展。

爲能及時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讓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深圳還健全“一項”便捷高效的小區羣衆訴求收集、人民建議徵集辦理機制,創新“一個”務實管用的小區議事協商平臺,推動小區事居民議。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立4457個小區羣衆訴求服務(人民建議徵集)站,就地解決羣衆訴求近24萬宗。

“居民點菜、黨委配菜”,深圳統籌“一類”機動靈活的爲民服務社區資金,每年每個社區平均安排200萬元“民生微實事”資金,快速解決居民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着力引導“民生微實事”資金往小區投,注重做好“一老一小”、殘疾人、心理障礙患者等特殊羣體的服務保障。

小區是志願服務的主陣地、主場景,志願服務組織是小區治理的重要力量。深圳建設“一支”充滿活力的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小區黨支部、居民小組廣泛發動小區內的醫生、老師、律師等各類專業人才,按專業技能、專業特長分別成立樓棟治理、長者關懷、醫療健康、心理疏導、法律服務等各類志願服務團隊,有序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立各類小區志願服務隊伍5082支,開展各類小區志願服務近10萬場次。

爲解決小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深圳通過應用“一個”方便智慧的小區治理信息系統,線上線上下一體化,建設公開透明的陽光小區,接受小區居民監督,方便小區居民參與。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1688個小區運用各類信息化系統。龍華區龍和苑等多個小區引進“粵治美”小程序,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密切幹羣關係,提升小區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有效促進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記者 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