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態“朋友圈”持續擴容全市記錄國家重點保護物種140種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5月22日,在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攜手龍崗區政府在龍城公園舉辦主題爲“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的系列活動。活動通過成果發佈、案例分享、互動體驗等形式,全面展示深圳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創新實踐與豐碩成果,呼籲全社會共同守護生命共同體。副市長張華出席活動。

深圳作爲高密度超大城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理念,積極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爲自然朋友打造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做大生態“朋友圈”。作爲全國“地域最小的超大城市”,深圳已構建起海陸聯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24%的陸域和19%的海域被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擁有27個自然保護地和1320個公園。近年來,深圳記錄到野生維管植物2234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55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物種140種,並新發現嶺南浮蛙、壩光水蕨等3個新物種。

活動現場,龍崗區通過視頻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併發布IP形象“崗崗”——一隻象徵生態韌性的中華穿山甲,以及《龍崗生靈地圖》。地圖標註了50餘種野生動植物分佈,市民可循跡探索。

活動上還發布“騰訊前海灣生態圈——企鵝島生物多樣性友好園區試點計劃”,展示“萬橋計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