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2萬億

深圳特區,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作爲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在金融領域的探索從未停歇:這裡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這些破冰之舉不僅爲深圳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更以“先行先試”的實踐,爲中國金融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財富。

深圳金融科技蟬聯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歷經45年深耕,深圳金融業已形成“參天大樹”般的生態體系。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深圳金融行業總市值達3.26萬億元,較特區成立初期實現指數級增長;金融業增加值從2005年的305.68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4710.48億元,佔GDP比重達15.2%,稅收貢獻超22%,成爲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此外,深圳資本市場的活力同樣令人矚目。截至2025年8月22日,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已達582家,A股總市值超12萬億元,資本市場活力持續穩居全國前列,爲企業融資、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大支撐。

2025年3月,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佈的《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7)》顯示,在119個金融中心城市中,深圳金融科技專項排名蟬聯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

超1700家企業參與試點跨境貿易投資

在深耕科技賦能的同時,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深圳也在跨境金融領域持續發力。一方面,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提質擴圍,爲企業跨境經營提供了更多便利。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轄內已有超1700家企業參與試點,業務規模超1700億美元。另一方面,深圳持續提升貿易新業態業務便利化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支持外綜服企業代辦跨境電商出口收匯,累計服務23.7萬家企業,業務規模570.9億美元;支持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跨境電商外匯業務,累計服務商戶1.4萬家,業務規模13.3億美元,居全國前列;支持外貿新業態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累計結算金額達1.3萬億元。這些舉措,讓外貿企業的跨境資金流動更高效、更安全。

面向未來,深圳金融業的創新故事仍在續寫。在綠色金融領域,深圳正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碳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產品創新;在金融開放方面,前海正試點更高水平的跨境金融監管沙盒,爲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提供“試驗窗口”;在金融科技領域,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術正與支付、風控、投顧等場景深度融合,催生新的金融業態。

“45載潮頭立,45歲仍少年。”下一個45年,當全球目光再次聚焦這座城市,相信這裡的金融故事,仍將飽含“春天的氣息”,爲世界金融改革發展貢獻更多“深圳答案”。

執行統籌:盧亮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羅曼瑜 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