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賦能+地方特色”模式助力“百千萬工程”譜寫城鄉協同發展新篇章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9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胡星訪)通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深圳以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開放的國際視野,幫扶對口地區的資源稟賦、文化特色、產業基礎深度融合,共同譜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篇章。這種“深圳賦能+地方特色”的發展模式,不僅爲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貢獻了深圳智慧,也爲全國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借鑑。

文化賦能:

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深圳的文化助力不僅停留在表層展示,更注重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和創造性轉化。通過文化品牌打造、人才培養、文化產業發展等,多管齊下,深圳爲幫扶地區培育了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生態,讓鄉村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爲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和特色產業支撐。

近日,“春山可望,茶韻蔓發”茶文化助力“百千萬工程”啓動儀式在深圳市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促進中心舉行。“以茶傳文、以茶興產、以茶育才”爲核心理念,通過政企協同、產教融合、文旅聯動的創新模式,爲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注入茶文化新動能。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福田區人力資源局、福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關愛辦、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中國郵政福田分公司、深圳報業集團及下屬多個單位聯合各行業協會專家出席本次活動,共同爲“百千萬工程”助力。

科技引領:

驅動農業完成現代轉型

作爲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圳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將最前沿的農業科技應用於“百千萬工程”,通過生物育種、數字農業、智能裝備等領域的突破,爲傳統農業注入新動能,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日前,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會同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尾指揮部,在汕尾成功舉辦“‘攜手共贏’產業對接會——走進對口地區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來自人工智能、機器人、設施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和生物育種等領域的15家深圳企業與汕尾的20多家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現場開展合作交流,氣氛熱烈,互動頻繁,部分企業現場達成意向合作。

同時,爲響應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把“好品種”變成“好產品”,讓深圳農業科技成果輸向全國大市場,激活農業新質生產力,深圳舉辦首場“2025年農業科技成果對接會”。對接會上,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集體亮相,來自深圳的14個優質玉米、水稻品種“現場路演”。在對接活動中,深圳整合對口地區種植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資源,助力深圳與對口地區共同完善農業產業鏈、邁向全國大市場。

產業融合:

聚焦重點實現精準發力

深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完善、產業體系健全、龍頭企業集聚的優勢,通過構建“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全產業鏈條,推動農業產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形成具有深圳特點的農業新質生產力。

廣西百色市田陽區2025年深度融合粵桂協作資源,通過生態建設與產業聯動,推動現代林業向綠色化、集約化、效益化轉型升級。賦能“光福”,林木加工、光儲超充產業融合發展,聚焦打造綠色低碳生態經濟產業,一場東西部協作的低碳實踐正在廣西百色田陽區上演。

在產業共建方面,深圳市對口河源、汕頭、汕尾、潮州等省內4個市級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及產業空間載體建設全面鋪開,出臺園區招商引資政策,累計舉辦各類招商引資對接活動100餘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26個,實現工業產值達到330億元。